专栏 李解课堂 高效课堂不是“模式”
不断听到有人在雄心勃勃地要超越高效课堂,“李杜文章千古传”,原本就该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
但是,要超越高效课堂的前提是你必须先了解它是谁、它在哪里?超越这个词最早来自于运动场,如果连别人的背影都看不到,高喊超越无非是在给自己加油。
高效课堂不是“高效的课堂”,更不是依文解意能凭空猜度出来的,它不是流派,也不是一种主张或者理论,它是一种教育必然的归宿,因为任何教育最终都会回到“人”,回到“人”的教育才是“终极目标”,高效课堂就是围绕“人”来建构教育教学体系的。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转知成智,而所谓的什么多媒体、模式、导学案不过是初期阶段的一些基本素养,就像会爬行、会吃饭、会喝水一样。你不可以崇拜这样的爬行,这不是教学,更不是教育,它无非是通往教学的路径,是教育需要的工具,它们只类属于术、器的层面,唯一的价值是服务于人的成长,如果放大了它们的价值,不仅会成为一种累赘,而且还会变成一种成长的囚禁。西方人早在100多年前就警告“警惕技术主义的泥潭”,如果没有过切肤之痛,他们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工业革命最终为什么要摆脱“技术”的控制而走向“人文”,是源自于西方文化的觉醒。
而在今天,中国人却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向:从人文走向技术,这是多么大的愚痴!崇拜技术的背后是源自对文化的无知和对道的陌生,根本上仍然是对教育缺乏透彻的认识和理解。人类可以借助技术登上月球,但哪一种技术可以把一个人送进另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世界上最长的距离不在地月之间,而是心与心的距离。为什么教育非要回到“人”,非要以人为本,就是要解决技术解决不了的那个大问题——人与人、心与心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见解仍然停滞在期望技术能够替代人心的阶段,那就是在重复人类不断重复的错误,教育不回到对人性的激发上,不在心灵里播撒下善良和爱的种子,不去努力改造那种不良的习气,不唤醒对人类的使命,难道我们只为了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犬儒主义者吗?孔子、老子、释迦的出现不是神话,而恰恰是一种精神示范。这些年对杜郎口中学的理解,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误读,仍然是研究者缺乏人为视野所导致的,我们喜欢挑剔,质问杜郎口中学为什么缺城市学校的课程,缺多媒体,缺……唯独看不到杜郎口中学究竟在改什么。
课改没有别的什么版本可以选择,就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人”而改,一种是为“分”而改,这也是长期以来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两大分野,两者是不可调和的,为什么而改,决定了“性质”,唯有为“人”而改才是我们唯一应该追求和维护的。如果我们仍然以为杜郎口中学是一套模式,那是自己的认知导致的,照见了镜子里有什么面孔,与镜子有什么关系?杜郎口中学就是镜子。
如果非要说杜郎口中学有模式,那我希望有智慧的教育者,能照破“技术模式”而看到杜郎口中学的内在成长,“反思+改变=成长”这套精神模式,不仅可以改变课堂,也可以改变社会和国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