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如何分工 “平行领导”追寻课程生长力
由于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奉行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校长、教师只能在实施环节做文章。而始于2001年的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打破了这种课程管理体制,赋予了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课程权,但权力的赋予与有效使用并不同步,尤其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亟须进一步审视和思考课程管理及课程领导。
在温州,有这样两种不同的课程管理模式。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以校长领导为主,从开发校本课程入手,改进课程体系;而同属一区的梧田二中构建了依赖于教师的课程建设思路,要求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内每人拿出一至两个课程开发方案,这也是校长实施课程权力进行课程管理的一种策略。是以校长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我提出的建议是至少构建几门学校统领的重点课程,有效调配学校资源,形成示范性课程,使之引领教师个人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并与教师个人课程形成融合的体系。
其实,上述两所学校的课程建设路径,都体现了各自的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思想。总体来说,课程管理具有更多的课程计划、实施、调控和评价等操作元素,重执行力和实效性,同时具有等级式监管、评价和考核等特点;而课程领导则更重于愿景引领、“共同体”文化建设、资源整合开发等条件元素,重引导力和成长性,同时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发展性等特征。
可见,一所学校的课程生长,离不开适宜的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职位性质和角色特点,决定了学校可以实行统一化、层级化和秩序化课程管理,也可以实行多元化、开放性和参与性课程领导。无论哪种思想见长,都有可能带领学校进入课程发展的轨道。然而就课程改革深化的当下,学校课程发展面临的难题已超出上述对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认识的范围。两所学校的策略,虽各有所长,但都需要新一轮的超越,以孕育出更强大的课程生长力。
比如,当我们能够接受对5类课程的分类,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时;再比如,当我们能够接受对课程决策人员的构成,即领导、专家、社区代表、教师和学生时……我们骤然发现,课程发展所依赖的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异常复杂。这也由此让我想到了“平行领导”,以统整课程领导力所包含的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使二者在实践范式上有所突破。
所谓“平行领导”,从课程管理角度看,要遵循平等、民主的管理特质,追求科学化;从课程领导角度看,要遵循引领、共进的领导特质,追求价值化。平行领导致力于权力共享、责任共担,强调课程权力在不同课程主体上的赋予和分配,营造一种合作伙伴式领导氛围。
课程建设取得成功的学校在实践中已经证明,学校只要具有“平行领导”的气质,就能实现自上而下的高效管理和领导,同时也能激发和调动自下而上的行动动力和潜能释放,逐步迈向学校课程发展的愿景和目标。理想的课程生长源于每一个课程建设者强有力的实际行动,平行领导则是这种行动的力量来源,它经由改变领导者自身而带来学校课程发展的新前景。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