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谁提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问:我在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许多教师对课程标准关注不够,有的教师甚至认为理解教材就可以了,编教材的专家才需要研究课程标准。请问,一线教师需不需要具备研读课程标准的能力素养?  (江西省永新县教体局教研室李成斌)

  我答: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很大的一个亮点是用课程标准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大纲。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课程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学科课程的理念、目标、实施及评价的总体设计与要求,是对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有效管理与评价的基本标准。同时,也体现了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

  以往,许多一线教师往往只重视教科书,不重视教学大纲,这种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不同程度地传承到了课改时代。至今,仍有许多教师对课程标准重视不够,导致形成课改中的“课标缺席”现象。对于一线教师耳熟能详的教科书来说,更上位的课程标准,其指导意义不言而喻,不仅是教科书编制的依据,更是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和考试的重要依据。教师舍弃了对课程标准持之以恒的研究,一味地研究教科书的内容,不仅会造成教学方向的偏离、教学视野的偏狭,而且会导致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的模糊与落空。如今,在课改的浪潮中,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得到凸显,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法定依据”和“施工蓝图”。如果说一线教师离不开研读教科书是“脚踏实地”的话,那么对更上位的课标研读就是“仰望星空”,两者缺一不可。  (山东省青岛市普通教育研究室陆安)

  我问:小学低年级实践性课程在开发设计时,遇到了农村学生识字量少、生活经验积累少的问题,开展每项活动都需要家长帮忙。请问,农村学生面对现状如何独立参与活动并将活动结果整理记录?   (山东省寿光市实验小学教师纪桂卿)

  我答:这是一个关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落脚点的问题。为了适合学生的培养与发展,完成学校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开设好学校系列课程,这些课程大致可以分为3类:国家标准课程、区域乡土课程、学校校本课程。

  学校校本课程的落脚点在哪里?“国家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成长需求”和“学校教育资源所能达到的实力水平”好比3个圆,而“学校教育资源”包含许多,如学校的师资资源、硬件条件资源、文化资源,等等。

  我们知道,这3个圆并不重合,学校发展的努力方向就是要把学校教育资源这个圆无限画大,如果能把“国家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需求”全部包含在内,才是最具实力的学校。而学校课程建设的落脚点,就在这3个圆的交汇部分。它体现了3个含意:既是国家培养要求的,又是学生成长需要的,也是学校能够做到的。

  面对农村低年级学生,学校和教师要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性课程;适合学生周边环境特点的实践性课程。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动物、植物,花草、树木,昆虫、飞鸟,生产、养殖,等等。不适合他们的实践性课程,再高大上也毫无意义。

  活动结果的整理记录,要注意多方法、多思路。不一定需要太多所谓严谨性、科学性要求,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一写小文章、画一画涂鸦、做一做仿制等直接的、感性的方法来完成。  (广西蒙山县文华实验学校校长田汝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