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情境学习的“如东范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运用情境教育理论,优化儿童的情境学习,全县小学课堂生态特别是儿童的学习状态,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由“构筑物”到“生命共同体”:创设情意教室

  情境教育理论的创立者李吉林说,“儿童的生活空间,便是他的成长环境。环境与其间活动的人群,构成了一个静态与动态、物质与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儿童生活空间。”因此,教室不仅仅是一个构筑物的存在,而更应该是一个体现生命与文化的生命共同体。

  设计充满童趣的文化标识,开拓丰富多彩的展示空间,记录生命拔节的成长过程,是我县创意教室的三大特色。

  班主任和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共同商定个性化班级标识;精心设计情意教室,激活、引发师生的潜能,尊重、满足、善待、成全每一个生命;教室是学生分享、展示、交流的平台,放大学生生命拔节的过程,让教室真正成为有信念、有追求、充满欢乐的儿童精神家园。

  由“事际”到“人际”:建立情感场域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应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工作中,如东县各学校努力让重视知识传授的“事际”关系,向以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前提、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和生命体悟的“人际”关系转变,努力营造一个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相统一的情感场域。

  改革实践中,我们大力倡导教师深入每个学习小组,努力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反应,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小组与小组对话,进而引发一种多维度的“网络式”对话。我们重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出的不同声音,尤其是承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达出来的那些模糊的、片面的、不太准确的个人意见对于集体学习的价值,激发所有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发问、分享,开心和陶醉。

  由“重教”到“真学”:践行情境课堂

  近年来,如东县提出建设“真学课堂”的理念和行动,提出“真学习、真互助、真交流、真问题、真需要、真训练”的操作要求,较好地实现了从“重教”到“真学”的重心转移。

  “真学课堂”是学生、教师、课程、环境等外显要素和目标、情感、思维、潜能等内隐要素的综合呈现。“真学课堂”推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方式的养成。这样,既有助于克服“放羊式课堂”的极端,又有助于促进课堂由“教师讲授型”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型”。

  由“统一性”到“个性化”:开发情境课程

  为了丰富情境课程内容,我们坚持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积极研发校本课程,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学习。

  如东县紧紧抓住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契机,提出全县所有小学平均每个班不少于一门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的要求。如掘港小学“爱的教育”七彩活动课程,研发了游戏系列、民俗系列等7类42门活动课程。有的是社团活动课程,马塘小学研发了26个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实验小学设计了3D打印、摄影、小记者、公益等课程。有的是班本活动课程,宾山小学的“小螺号班”南黄海滩涂文化课程;“小精灵班”的卡通课程;“小脚丫班”的旅游课程等。有的则是学校各种节庆活动课程,如宾山小学的新生开笔礼、十岁成长礼、毕业感恩礼活动课程,以及全县普遍开展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活动。有的则是“微生活”课程,如实验小学提供学生选择的60多种微课程。还有的是组织游学课程。

  为了儿童的学习,如东县小学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期待,在如东能够把情境教育的路走好、走远、走宽,进而在不知不觉中走出如东课程改革的新高度。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副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