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教育的错位
学校教育需要管理,这是学校教育正常有序、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但目前,无论是课堂教学、学校活动、习惯养成、教学研究,还是课程建设,都充满了管理的味道,而教育无影无踪了。这是管理与教育的内涵都丢失、错位带来的。
管理与教育的错位,首先表现为教育目标与教育路径的错位。教育是目标,管理是路径,之所以需要管理是因为教育,如果没有教育,管理就毫无意义了。每所学校都会对教师有教育教学常规的要求,这是为了通过教学的常规要求达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目标。教学常规是路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是目标。
如今,许多学校把教师教学常规程式化、程序化,统一要求、统一格式,其本意是为了让教师在这种要求下能力得以提升。殊不知,教师个性化发展、教师自我认可、教师的内驱力,会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要求与规范”磨灭掉。看似很好的方法与策略,其实变成了无味、无奈、无语的“任务”,其真实的“教育”却被人遗弃了,这难道不是目标与路径错位而导致的管理与教育的错位吗?
管理与教育错位,还表现在要求与需求的错位。我们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要求为主还是以学生的需求为要,我们的学校是以管理者的要求为重还是以师生的需求为本,我们是否用要求替代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呢?
学校教育需要目标和要求,学校活动需要规矩和规范,但不能以目标和要求、规矩和规范代替被教育者成长的愿望和需求。课堂需要孩子遵守纪律,但有必要一堂课都端坐笔直、双手平放桌面那样的中规中矩吗?任何活动都需要孩子遵守活动要求,但一定要悄然无声、站正排直等候吗?
我们的孩子(其实包括成人)为什么越小越喜欢发言、越喜欢表现,不腼腆,而孩子越大越不愿意表现,越腼腆。这与成年人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有关,我们喜欢控制场面、重视集体的气场,忽视了我们在与不在场时孩子们的表现是否一致,这种忽视暴露出教育注重教育者的要求,而忽略了孩子的社会公共需要及个人成长需求相互融合。教育是让孩子在成长和生活中积累相应的认知与感受,长期以来,教育给予孩子的是教师要的、学校要的、家长要的、大人要的,而没有让孩子意识和感受到是他们自己需要的。所以,在公开课、有人检查、表演等曝光率高的场合,孩子们的表现与他们独处或与同伴玩耍时的表现判若两人,因为一个是做给别人看的,一个是自己的真实表现。
管理和教育错位也体现在“面子”与“里子”的错位。重形式、好面子是当前学校一大特色。一校一品、一校一特、校本课程等教育改革应运而生,其实这是学校文化与内涵发展的好策略,但由于“面子”与“里子”的错位,导致得到了“面子”而失去了“里子”。
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发展、学校课程开发应遵循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帮助成长、激发内驱的基本原则,为师生营造适合生长的教育生态,不应求大、求高、求全,也无所谓前沿与领先,只要是对学校发展、教师和学生成长有利的、积极的就是好的。但是,现在看到多少高大上的学校文化、学校特色、学校课程,而看不见具体的、可操作的、接地气的低、细、实的“干货与硬货”,这种重视面子而忽略里子的行为会让教育味道不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