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镇”的课改之路应该怎样走?又如何走出诗意? 乐从课改,诗一样的情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一个功利和浮躁的时代,将会诞生怎样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教育成为乐从的一张名片,探索“一个镇”的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积极寻求教育的破局之道,这是广东省顺德区乐从镇教育和文体局领导一直思索并尝试解答的问题。

  2012年9月,乐从镇教育和文体局局长蔡遥炘站在乐从教育发展的前端,思考镇域教育管理,决心寻找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改革!他说:“今后一段时间,乐从教育要抓好两方面改革:一是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改革;二是课堂教学改革。”乐从镇教育和文体局常务副局长冯荣雄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课堂。高效课堂是改革的重点,是落脚点。课堂上人人参与学习、人人主动学习,而不是停留在一讲到底的旧课堂模式上。

  于是,一场打造“善乐课堂”的战役在乐从打响。

  乐从课改,带着教育人矢志不渝的信念、带着温润有爱的人文情怀出发了!

  2016年春天,回首来时路,乐从教育人便多了许多感慨:那些课改里的“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稍纵即逝的美好),教育里的大幸福,值得反复回味——

  课改的神秘面纱要不要揭开?

  初见课改,

  你带着神秘的面纱。

  雾里看花,

  乱了我的心跳,

  跟不上你的步伐。

  课改带着神秘的面纱来到乐从,然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欣然接受。“我50多岁了,不懂得什么叫课改,我只是不明白,教了几十年的老办法怎么就错了,在座的一些教师还是我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是一样把你们培养成了一位教师?依我看,课改就是折腾,改什么改!”“课堂改革是一条别人走过的路,有褒有贬,未知可否。为什么要重复别人的路呢?”

  尖锐的问题一个个提出来……

  面对诸多情绪,乐从教育和文体局领导如是回答——

  请大家向内心深层的情感和经验发问——可能许多教育者问的不是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而是要问自己,我们该拿出什么样的教育才对得起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要做的不是问这个时代流行什么样的教育,而是如何同这个时代一起不停地发展、反应、思考、穷尽那些自己内心生长出来的可能性,不违初衷,不改信念。

  面对诸多的质疑,乐从教育和文体局如是解决——

  首先选派一部分学校行政、骨干教师走出去,接受课改的先进理念,观摩先进的教学模式,回来后,通过这些教师的示范,以点带面,以标杆引领课改。

  为了转变观念,乐从人远赴山东、江苏、广西、浙江,现场观摩学生自主探究的新课堂;为了寻找区域推进课改的方略,乐从人再赴湖北襄阳、重庆、海南等地,学习课改经验,汲取课改动力。

  于是,乐从有了《“善乐教育”规范与指南》,有了《“善乐课堂”学科教学研究案例辑》,逐渐走出了一条“镇域课改模式——学校课堂结构——学科基本课型——问题解决案例”的探索之路。

  事实证明,“走出去”的效果非常明显,对教师的促动很大。

  2013年,桂凤中学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前往广西蒙山文华实验学校借班上课,与那里的教师“结对子”。一位借班上课的教师说:“蒙山学生训练有素,稍加点拨,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我感到自己既失落又愉快。失落是学生取代我成了课堂的主人,自己不再大权在握;愉快是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效果极佳。”

  从此,乐从镇中小学一批又一批教师带着问题出发,怀揣收获返回……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了课改的先进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向内心深处的发问,传统课堂与自主课堂的鲜明对比,让质疑声和反对声渐渐消失,乐从教师的思想渐渐统一。

  怦怦然,教我如何走近你?

  踏入课改的潮流,那就执着地往前走。

  从未有过的波浪,敲打在心上。

  白天的坚持,夜晚的沉思,

  执着的眼神儿,钻研的拗劲儿,

  或许,唯有那窗外的星月可知。

  让我们慢慢走近,慢慢走进……  

  带着一双双陌生的眼睛看课改,心跳乱了,节奏乱了。小组分工还未明确,合作学习还凌乱兮兮,“问题导学”尽是问题……

  又能怎样呢?世间多数的初遇大抵如此,不管人与人的相遇,还是人与事的相遇。且拾起慌张,且步步慢行。乐从教育人有自己特有的乐天、从容。

  桂凤中学校长史建锋曾在他的一篇课改心得中写道:“我的课堂原来是一统天下,后来放开了,必定是要乱一阵子。课堂是有规则的,规则与课堂开放、课堂效果不是矛盾对立的……我坚持利用课堂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培训,指导学生自学、对学、群学,进行成果展示、质疑、纠错等等。自此,班级学习氛围浓厚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大有提升,课堂不再像原来那样死气沉沉或乱得不可收拾,真正凸显了动静相宜、活而不乱、乱而有序。”

  作为乐从区域课改的标杆学校,罗沙小学“六环三学”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经历了一个从“仿”到“创”的探索与创新过程。在“问题发现—‘三学’解疑—顺学‘导’思—规律提炼—课堂检测—个体反思”的模式统领下,罗沙小学的教师们结合具体的学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从一个个细小的环节入手,思考课堂生命价值体现的核心问题,撰写了若干学科案例,展示了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细节意识”“研究意识”“积累意识”。该校校长马桂姬自豪地说:“罗沙小学的课改,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是几十名教师的热情参与。虽然他们有过短暂的彷徨,有过改变惯性的不适或阵痛,但是,他们最终跟上了改革的脚步,融入了改革的潮流;他们且行且思,在罗沙这片热土上生长出教学新观点、新思维、新策略、新方法。”

  以“双圆四主”善乐教育体系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实施和探索课改工作,全力打造“善乐课堂”,是乐从镇域课改整体推进的一大特色。其具体策略是:首先,强化模式构建,力求完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堂形态;其次,抓学科内涵发展,重点以学科课例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一批优秀的行政及一线教师;第三,从学校模式到学科模式,从课型到典型案例,从学科内容到具体细节,研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中的“三学”策略,让一批学科形成课改品牌,让学科组在课改方面有所作为,引领课改走向深层。

  人们欣喜地发现,乐从学校的课堂逐渐“有形”了:沙滘中学构建和完善了“五环七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东平小学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教学流程,实施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评学单(“导学四单”)的导学设计;红棉小学的导学案注重导学的层次性设计及教材重构,重视“预习”和“课堂再学习”的联系……

  只要方向是对的,乐从人就坚定地前行,因为他们知道,那是奇迹即将出现的地方。

  课改的火花在点燃,

  我要如何焕发它的绚烂?

  小脑瓜,大智慧,

  乐从百家,各展其华。

  问题越来越着调儿,

  合作越来越靠谱儿,

  展示越来越有范儿,

  课改的火花在点燃……

  咦,老师去哪儿了?

  默默关注,温柔“隐”导,

  其实,我的成长他们从不缺席。

  最是那一弯腰的温柔,温暖了孩子的心灵!

  接受课改新的学习方式的洗礼,刚开始的过程孩子们总是懵懵懂懂。弯下腰来,乐从的教师选择与孩子们一起前行。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困惑;把自己变成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将自己融入孩子,教会孩子如何合作。温以教导,柔以亲和,合作智慧的清泉终于在孩子们心里汩汩而出。

  乐从小学的英语课,学生们像模像样地扮演着小老师,时而组织,时而示范,时而抽查,时而评价,过足了“教师瘾”。站在教室中心的小老师,讲授准确时,其他同学会一起跟读;讲授不准确时,其他同学会随时站起来纠正,让“山外有山、师外有师”成气候。此时,教师隐退,“隐”中有“导”。

  最是那一双信任的眼睛,打开了自信谈吐的闸门!

  旧时,课堂是教师的,侃侃而谈;此刻,课堂是孩子的,畅所欲言。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份用心的倾听,孩子们得到的是无声的肯定,自信的芬芳渐渐弥漫开来……

  罗沙小学数学教师教“混合运算”时,用情境图导入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学教材,探究混合运算的算理和方法。“哪种做法对,想一想”,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有了“质疑—反驳—再质疑—再反驳”的基本形态。展示交流,学生3次出示小黑板,每一次都要提出关于“混合运算”的新规则。这些运算法则,是学生经过计算后“谈”出来的,是学生在小组展示活动中归纳、补充、质疑后得到的,是小组帮扶之后,学困生理解并记忆的“活”知识。

  最是那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带着乐从的小树苗茁壮成长!阳刚大气,乐从的教师是孩子们成长路上如父亲、兄长一般的教练,教会了孩子们合作学习、快乐游戏,强身健体、忍耐坚持……

  以往的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几乎是一手包办,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而东平小学体育教师开通绿色通道,创造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展现风采。能跑的,让他们多跑;能跳的,让他们多跳;能投的,让他们多投……得到认可,获得表扬,能让许多学生重拾信心,找到归属感,最终让所有学生热爱运动、热爱体育、热爱生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