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一场教师教育的新课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1版)

  “CMC超越了传统培训模式一味对知识技能的强调,而是把文化塑建作为培训的切入点和重点,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塑造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团队精神,在文化熏染中传递教师职业的基本信仰和信念,引导教师走向一种文化自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鲍传友说。

  管理再造: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形成和谐教育生态

  2015年8月20日,50多岁的楼栋管理员洪师傅接到邀请,与省厅领导一起坐在嘉宾席,出席新教师培训结业典礼。当主持人介绍到洪师傅时,他激动地“哎——”了一声,慌忙站起来,佝偻着背向大家不断鞠躬。全场掌声经久不息。与洪师傅一样,受到邀请的还有为培训默默付出的食堂炊事员、宿舍保洁员。

  “关注台上的明星,尊重幕后的英雄”。这是《CMC管理词典》里一句经典语录。培训以邀请嘉宾这种方式体现一种“平等关系”,并以这个范例启发所有参训者,该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引导学生形成尊重意识。

  CMC认为,教育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映射。构建平等和谐的未来社会,首先要从教育关系的构建抓起。《CMC管理词典》最核心的三句话是“人人是自己的主角,舞台是人人的舞台,台上台下都是主角”。

  夏风解释说,无论是教育还是管理,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人人是自己的主角”,就是要充分激发人人的“自我意识”,让人人学会“管理自我”,让团队实现“自我管理”。

  每年4000人次的集中培训,没有向社会聘请其他管理者。培训管理人员全部从往届参训的新教师中遴选产生。

  往届新教师担任培训班辅导员。他们把价值观念、行动理念、行动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应届新教师。

  2010年7月21日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让原本准备在广场上集合的4000余名新教师措手不及。他们20日下午从全国各地赶来报到,原计划21日清晨在广场上分班列队,然后进入各个报告厅参加开学典礼。瓢泼大雨,让4000余人挤在楼檐下,乱成一团。谁都不愿意去广场上站队。

  “教师就要身先示范!”一声哨响,80余名辅导员冲进大雨里。立正!整齐的声音洪亮有力!数千人看着这支辅导员队伍,都震惊了——“都是当教师的人!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紧接着,一名学员走向广场,上百名学员走向广场,所有学员都自发走向广场……

  “自我意识充分激发后,管理就成为一种自发行为”。“那年风雨”现在已成为《CMC管理词典》中的经典案例。10多年来,每年数千名新教师参加的篝火晚会,结束时全场片纸不留;结业离校前,1000多间寝室被大家打扫得干干净净。

  “新教师对自己的身份有了充分认识,在管理与被管理中形成了一种共识与默契,实现了良好的自我服务、自主管理和自觉教育。”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说。

  “舞台是人人的舞台”,CMC提出,培训要保障人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为人人提供登台展示的机会。

  每年新教师除了学习课程,还要承担一部分集体劳动。一些新教师会为集体绘制大型宣传板。培训班不仅让所有绘制宣传板的新教师登台,接受大家的掌声,还请参与抬宣传板的新教师登台,接受大家的致意。从社会角色的象征性定位来讲,绘制画板的是艺术家,而抬板的是农民工。培训所要传递给大家的信息是,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农民工,无论是学校舞台还是社会平台,只要你付出劳动,人人都可登台,人人都应受到尊重。

  “所有参训者都意识到,培训的舞台不是少数人的舞台,是属于人人的舞台,大家都有登台的机会。”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李斌说,“这对于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台上台下都是主角”,CMC提出,要让人人意识到一种平等,形成共同参与。

  “台上、台下是一个比喻,其实这种理念是在告诉我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乃至推而广之到领袖和民众,双方都是主角,哪一方都不该被忽视。只有这样,台上、台下才能形成良好氛围,管理才能有效实现。”2005届新教师张林说,“这些管理,其实也是让我们受益无穷的课程,甚至比一般的课程更有教育意义。”张林现任麻城市浮桥河学校校长,多年来对当年的管理案例记忆犹新。

  2015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专程赴武汉采访湖北新教师培训,并现场航拍新教师职业宣誓的壮观场面。让导演马胜康感到惊叹的是,4000名新教师从教室到广场集合列队,整齐划一,只需3分钟。“这是多么高效的管理,”马胜康说,“特别是大热天,航拍3个小时,他们不喊苦不喊累,一直精神抖擞,更让我们看到了这种管理的魅力。”

  课程创新:建立教育大课程观,强化教育生活融合

  “这是我听到的讲授内容最入心、现场效果最震撼的一次讲座。”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张敏霞说。作为一所全国名校,该校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全员培训。2015年寒假,学校邀请夏风作《关于教育的五组词语》的讲座,整整3个小时,全场无人玩手机、打瞌睡,教师们听得聚精会神,掌声、欢笑与泪水不断。

  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一样,在数千人的新教师培训班,这种讲座同样吸引了全场所有听众,形式是CMC课程中的“电影式讲座”。

  “人们听一堂课,容易分心走神,并常常遗忘相关内容;但看一场电影,却聚精会神,能清晰地记得每个细节。”夏风说,课程设计要有“电影式思维”,要求授课者以教育图片的形式,再现大量的教育场景,在图片更迭和情节推进中,达成对教育思想理念的演绎。CMC认为,“在电影式讲座中,台上主讲者是主角,台下听众也是主角。听众的切身感悟,与主讲者的内容一样重要。”

  当前一些教育培训中,往往很尴尬的一个场面是,专家的报告滔滔不绝,台下学员心不在焉。一些教师培训机构,多以纪律约束、知识灌输等单一的形式做培训。

  CMC认为,不能仅仅只有学生的素质教育,而没有教师的素质培训;也不能企图以应试教育的手段培训教师,然后要求教师在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教师教育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对授课形式、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

  CMC课程形式的革新,除了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采用的“电影式讲座”(MSL),还有“欢乐报告会”(JPR)、“图式分享会”(PSS)。

  “欢乐报告会”试图把听众从传统报告会凝重沉闷的氛围中轻松解放出来,要求讲述者用美的眼光去发现教育之美,用快乐的心境去体会生活的快乐,用共情的语言去引起大家的共鸣,让受教育者在欢声笑语中达成对教育的理解。

  “图式分享会”要求分享者注重对日常教育场景的图片采集,把讲述语言制作成字幕,在字幕和图片的更换中,阐述自己的理念,或分享自己的感受,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彭桃英的演讲。

  这三种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倒逼讲述者注重加强对教育现象的日常观察和记录,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记录,在记录中思考,在思考后呈现,在呈现中共鸣。

  2015年,“特岗计划”实施十周年,教育部组织全国特岗教师巡回报告会,全面采用PSS和JPR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15名优秀特岗教师在全国巡回报告,用PSS和JPR模式呈现出来的感人场景和教师的乐观精神,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从来没有想到报告会还可以开成这个样子,我们真的很爱听。”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王堪说。

  在课程内容上,CMC主张教与学相融,教育与生活相融,强化教育生活体验,要求课程内容必须嵌入学员活动和生活中。

  从每年湖北新教师培训班的课程表可以看到,专家授课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教育观摩和学员实践。培训班引导学员自发成立书画院、舞蹈社、合唱团等各类社团,把社团活动纳入课程学分体系。每一名学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培训诉求,培训班可以为其适当调整培训方案。

  培训班主张,“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抓住一切生活事件契机,使学员随时随地感受到教育的魅力。

  比如,“抓住七夕”案例讲的是2012年8月23日这天,学员们听课走神,还有人悄悄出去买花。察觉到当天是七夕节后,培训班马上决定取消预定课程,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主题,在晚上举办“相聚七夕·与爱同行”联欢会。让学员们、情侣们以诗言志,以歌抒情,让4000多人共同放飞100多盏孔明灯。

  培训班强化新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活动道具准备过程中,无论是锯木头,还是铆钉子,均由大家自己动手。“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邓丽在大山里手工搭建了全校第一个舞台,让孩子们在“六一”第一次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邓丽感慨地说:“当年各种奇奇怪怪的课程,后来在山村学校全都派上了用场,这比单纯听讲座有用多了!”

  “回想当年的培训,我感觉从进门报到的那一刻起,CMC每时每刻都在以各种形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管理,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文化。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开展活动,如何抓好管理。”2004届新教师李利琴现在已经是蕲春县孙冲中学校长,该校也于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那12天的培训让我对教育开了窍,现在遇到任何问题,我都有可循的思路。”

  这也正是CMC培训课程主张的核心要义:形式即内容,台下即台上,课内即课外。所有的培训都指向学员的现实需要,课内课外都是课程资源,课外是课堂的延伸。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所言:“有效的培训,应该让培训对象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像海绵吸饱了水、气球充足了气、铁弓绷紧了弦,充满张力,饱含生机,昂首挺胸走向前去。CMC教育培训把目光从单纯的课程,变为文化、管理、课程并重,是教师教育的一种创新,这种模式具有哲理性和普适性,为我们提供了改善和实现培训效果的新路径和示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