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人是关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一个有着27年教龄、16年农村小学校长任职经历,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教育的亲历者,面对乡村教育现状,我有话要说。

  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软硬件投入不可谓不大,教学楼、围墙、厕所、实验室、体音美器材、教学仪器、图书等一应俱全,按说乡村学校应该欣欣向荣、生气勃勃,教育质量应该有质的提升。可现实是,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甚至出现政府不满意、教育主管部门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就连教师也不满意的奇怪现象。原因究竟在哪?又该怎样改变?

  教育投入,人是关键。我曾做过了解,乡村学校花巨资投入的各种教学设施和器材的闲置率非常高,不是教师不想用,而是缺乏专业教师,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甚至连专业的体音美教师都没有。试想,一个体音美课程都开不起来的学校,还奢谈什么素质教育?还搞什么课程整合?办好乡村教育,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忽视了对乡村教师待遇的提高和成长的关注,没有一个高素质、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怎么办好教育?因此,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实行城乡教师工资倒挂,建立合理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真正让优秀的教师能下得来、留得住,才是解决乡村教育长期落后的不二选择。

  强化校长责任制,简政放权。如果校长对学校的人、财、物甚至办学方向都不能做主,没有一点办学自主权,怎么会把自己看成学校的主人,从而办好教育?因此,强化校长责任制,实行工资待遇“岗薪制”,简政放权,给学校相对独立的办学空间,显得至关重要。真诚呼吁有关职能部门不要闭门造车,不要再制定“卡”住学校脖子的政策,而是多听听基层校长和教师的意见,真正以完善合理的制度为学校发展提供便利和保驾护航。

  加强家校沟通,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目前,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而爷爷奶奶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又溺爱孩子,连开一次家长会都很困难,根本谈不上与学校合力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也很差,只要一提起爸爸妈妈,都撇着小嘴掉眼泪。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各项素质发展令人担忧。因此,建议给乡村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有娱乐、玩耍的场所,设立专人陪伴,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和心理疏导。

  人事制度僵化,教师缺乏合理流动。不可否认,目前乡村教师的从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人事制度过于僵化,缺乏合理的流动机制,造成乡村教师进得来、出不去的局面。试问,如果从参加工作到退休都没有挪过窝,怎么会不产生职业倦怠?而教师恰恰是最不能产生倦怠的职业,因为那会耽误一个个孩子的未来。因此,建立灵活的人事制度和教师退出机制迫在眉睫,只有让优秀教师真正在乡村扎根,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延津县石婆固镇胡庄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