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如何实现深度学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把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一层和二层为“浅层学习”,四至六层为“深度学习”。要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必须由传承知识的学习走向创新知识的学习,学生要从知识的传承者、消费者转变为知识的创造者、贡献者。学习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学习方式的不同,深度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应该是批判性、整合式、迁移式学习,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致用学习。
尝试多元化解读
深度学习首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就语文学科而言,多元化解读是许多杰出文字给我们创造的阅读提升机会,也是人们在文学阅读中获得的一种独有的快乐。解读的多元化,本身就是文学作品人文丰富性的表现。
在导读名著《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读祥子的悲剧。关于祥子悲剧价值的解读,显然不能只有一种答案。有人认为,祥子的悲剧是对旧社会不合理制度的有力控诉;也有人认为,祥子的悲剧反映了愚昧文化给人带来的肉体、精神上的双重伤害……祥子的悲剧是个人与命运冲突的结果,在无力掌控的命运面前,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打败命运,可最终命运仍不费吹灰之力摧残了祥子。
上述探究是对《骆驼祥子》这部著作很有见地的解读,学生在阅读及思考中碰撞产生这些见解,无疑会让他们对小说和人物本身有更丰富、更立体的认识。
鼓励批判性思考
深度学习是一种批判性学习。只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有可能完成知识传承向知识创造的转变。批判性解读可以是对作品表达的思想观点局限性的批评和否定,也可以是对长期形成的作品权威性解读的质疑和批判。
韩愈《马说》开宗明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表达了韩愈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慨和遗憾。这里就有一个关于人才观的讨论,伯乐相马是中国传统的人才观,是建立在人身依附的人治框架下的人才观,这种人才观在千年之前的唐代是无可指责的,韩愈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喟叹,即使是今天也值得我们赞赏他对人才的爱惜之情。如果引导学生在这里做一次批判性阅读的尝试,显然特别有价值:法治社会与人治社会的本质区别在哪里?新的人才观的真正定义是什么?现代“千里马”应该怎样展示自身价值?凡此种种,都是可以也是有必要思考的话题。这便是对作品内涵的人文思考和人文批判。
对学生进行人文批判精神的培养,可以视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努力,也是有益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一种努力。
探寻经典的现代价值
人们阅读《范进中举》几百年了,不同时代的读者会从中读出笑声或眼泪。可是,不同时期笑和泪的内涵或许不同。呼唤革命的年代,将《范进中举》读作刺向封建文化、封建教育的匕首,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但在当下,如果仅仅是这样阅读,读书的真正意义也许就有迷失。逼疯范进的不是文化,甚至不是科举,而应该是科举后面那两个沉重的大字:利益。中与不中,天渊之别,看似罪在科举,可科举何罪?范进们读书本不在读书,读书不过是奔向巨大利益的手段;考试本不在考试,考试不过是通向分一杯羹的桥梁。从范进的时代到今天,科举没有了,但范进并不少。原因何在?只要功利是教育的目标,无论什么阶段,范进的阴魂永远不会消散。将《范进中举》放到当下的语境来解读,范进对于我们就有了更多当下独有的意义和价值。
深度学习必然要进一步重构课堂。只要有学习发生的地方就是课堂,语文课堂有必要向生活延伸,让学生到教室外面体验生活、认识生活,用眼睛发现世界,用笔将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学生的积累就是自发的、有创造性的。当深度学习成为教与学双方的自觉意识,学习将会变成一种生活、一种享受。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