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适性教育的扎根行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适性教育”是指适合学生自然天性的教育。适性而教应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教育原则。

  但是,从我国当前的教育生态看,要使这种理念变为现实依然困难重重。其原因主要在于:其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教育本身就容易忽视学生个体,更不用说有效关注每个学生的自然天性;其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文化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要转向以学生的天性为中心确实比较困难;其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未能成功地探索出有效的适性教育模式,难以为教师的变革提供抓手。

  从这个意义上讲,神龙小学在此方面的实践探索,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扎根行动,有利于为相关学校的教育变革提供借鉴。

  第一,取向正确。一方面,它立足个体,但不脱离集体。它重视个别化的因材施教,也重视共同体的互动与合作。它试图通过“共美”的方式,实现“各美其美”,因而看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资源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它看到了天性成长所具有的滞后性特征,强调以未来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有利于纠正学校教育只重分数等急功近利的现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设计合理。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它确定了从进入情境到拓展学习的五个学习环节,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流程再造,从根本上实现了向学习中心的转变,为尊重学生的天性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在学习环节的规定上,要求情境要适趣、任务要适宜、方式要适切、反馈要适时、拓展要适度,有利于使每个环节真正以学生的自然天性为起点。最后,在此基础上设定的教学行为,为教师从传统教育转向适性教育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行动指南。

  第三,实施有效。在实施方式上,它吸收了当前国内课程改革及高效课堂建设的成功经验。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以及思维导图等工具,都被有机地融入了适性教育模式之中。这些成功经验的借鉴和改造,无疑会提高其行动探索的有效性。

  综合视之,神龙小学的探索基本上回应了当前适性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它以正确的价值取向避免了班级授课制与适性教育之间的天然矛盾,并以精巧的模式设计为其他学校的探索提供了借鉴,也以较为显著的实践效果展示了实施适性教育的现实可行性。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