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们对传统的感恩教育,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把它变成精神奴役的训练。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人格的独立和健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是不分亲疏远近的博爱精神,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父母,抑或其他的陌生人。

  (时评人 鄢烈山)

  

  官员、校长、教师、家长等大人们的各种心思所产生的压力,假若没有人来打断,就会传递到孩子身上。传递的时候,还经常打着“为了你好”的名义。最能打破这个链条的就是家长。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孩子,请享受生命,从现在开始,而不必非得等考上北大清华开始。(心理研究者 武志红)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蓬勃生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叶澜)

  

  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着活动设计与学习目标不匹配问题,不少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是为活动而活动,因为与目标没有什么关系。本来出去是要旅游的,结果他去逛超市了,这就是不匹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崔允漷)

  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自我教育,就是纯粹的管理主义,就是形式主义。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得越严,自觉性越没有用武之地,渐渐地,人就会变成两面派。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王晓春)

  

  善良、宽忍、慈爱,这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前提,也应当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最后皈依。为此,我始终坚信,教给学生“对付世界”的方法,远不如教给学生“对待世界”的态度重要。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进修学校 谢云)

  

  高贵气质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学生有精神追求,有阅读作为基石,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变化下,都会始终如一地追求自我完善。同样,入骨的庸俗、猥琐也不是一天练成的,相对而言,速度更快,而且难以根治。在成长中,教师品格色彩有可能涂在学生的精神底色上。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王栋生)

  

  教师不能“老”,经验固然可贵,但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新”的,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育教学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学需要创新,创新能给课堂注入活力,创造奇迹。

  (苏州市教育局 薄俊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