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看随想:缪钺先生(1904—1995),字彦威,学者;先生的专业主要是历史学和文学。生前长期供职于四川大学。在文学领域,唐宋诗词研究、杜牧研究,成就尤著。

  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有宋一代渐趋成熟并达到高峰。缪钺先生这篇“词”的专论,写于1941年。文章论述词的产生和特征、词及词人、词和西方文学的比较等。这是一篇给人知识、给人愉悦、给人启示的文章,是一篇熔铸了学养、才华、视界和品格的文章。

  该文用文言,别具古雅蕴藉之美。

  要更多地了解词,还可以读读夏承焘、沈祖棻、龙榆生、唐圭璋、俞平伯、顾随等先生的有关著述。(任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之所以别于诗者,不仅在外形之句调韵律,而尤在内质之情味意境。外形,其粗者也;内质,其精者也。自其浅者言之,外形易辨,而内质难察。自其深者言之,内质为因,而外形为果。先因内质之不同,而后有外形之殊异。故欲明词与诗之别,及词体何以能出于诗而离诗独立,自拓境域,均不可不于其内质求之,格调音律,抑其末矣。人有情思,发诸楮墨,是为文章。然情思之精者,其深曲要眇,文章之格调词句不足以尽达之也,于是有诗焉。文显而诗隐,文直而诗婉,文质言而诗多比兴,文敷畅而诗贵蕴藉,因所载内容之精粗不同,而体裁各异也。诗能言文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文之所能言,则又因体裁之不同,运用之限度有广狭也。诗之所言,固人生情思之精者矣,然精之中复有更细美幽约者焉,诗体又不足以达,或勉强达之,而不能曲尽其妙,于是不得不别创新体,词遂肇兴。兹所谓别创新体者,非必一二人有意为之,乃出于自然试验演变之结果。

  ……

  词之所言,既为人生情思意境之尤细美者,故其表现之方法,如命篇、造境、选声、配色,亦必求精美细致,始能与其内容相称。今析而论之,词之特征,约有四端。一曰其文小……二曰其质轻……三曰其径狭……四曰其境隐……

  词体之所以能发生,能成立,则因其恰能与自然之一种境界,人心之一种情感相应合而表达之。此种境界,此种情感,永存天壤,则词即永远有人欣赏,有人试作。以天象论,斜风细雨,淡月疏星,词境也;以地理论,幽壑清溪,平湖曲岸,词境也;以人心论,锐感灵思,深怀幽怨,词境也。凡真正词人及有词之修养者,其表现于为人及治学,均有特征。其为人也,必柔厚芳洁,清超旷逸,无机诈之心,鄙吝之念。如晏几道仕宦连蹇,而不肯一傍贵人之门,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姜夔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虽内无儋石储,而每饭比食数人,性孤僻,尝遇溪山清绝处,纵情深诣,人莫知其所入,若夜深星月满垂,朗吟独步,每寒涛朔吹,凛凛迫人,夷犹自若也。皆足以代表词人之性行。其治学也,必用思灵敏,识解深透,能心知其意,而不滞于迹象。如王国维考据之业,世所推崇,其见解似新奇,实平易,能发千载之秘,而又极合于情理之自然,其运用证据,灵活确切,其文章爽朗澄洁,引人入胜。考证之文,本易沉闷,而吾人读《观堂集林》,则如读小说,娓娓忘倦。

  ……

  再就中西诗体比较论之,尤可说明词之特性,及其在文学上之地位。中西诗源流不同,发展各异。西洋诗导源希腊,重史诗及剧曲,剧曲之中,尤重悲剧,故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惟论史诗与悲剧,于抒情诗屏弃不道。抒情诗希腊亦有之,其流甚微。至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得兰克出,抒情诗始渐兴。至18与19世纪之间,浪漫派文学起,抒情诗含华敷荣,盛极一时。中国诗自古即重抒情,《诗经》中佳篇多抒情之什。屈宋之作,体裁虽变,亦均抒情。惟汉赋摹写物象,于抒情为远,故其流不畅。魏晋以降之赋,仍返于抒情。六朝五言诗,唐代古近体诗,五代两宋之词,元明之散曲,莫非抒情之作。即元明杂剧与明清传奇,亦不过抒情的剧曲而已。希腊式之史诗与剧曲,中国无之。中国抒情诗特别发达,故因情感之不同,分为各种体裁,有赋,有古诗、律诗、绝句,有词,有曲。西洋抒情诗则无精细之分体,然各种风格情韵,亦均具备。举英国诗为例:密尔顿之《乐》与《忧》二诗,似吾国之六朝小赋。雪莱之《西风颂》,似吾国之七古。华兹华茨之商籁体诗,似吾国之律诗。白朗宁之戏剧式的抒情诗,似吾国元明清之剧曲。至如济慈及罗色蒂兄妹之诗,则似吾国之词,而罗色蒂所作《生命之屋》一百零一首,芳悱幽怨,凄迷灵窈,每一吟讽,宛如读吾国秦观、晏几道诸小令。盖感物之情,中西不异,幽约怨悱之情思境界,中国人有之,西洋人亦有之,故中国有词,西洋亦有济慈、罗色蒂诸人之诗。惟中国之词特立为一种体裁,枝叶扶疏,发展美盛,西洋未能如此耳。济慈及罗色蒂兄妹诸人,如生于中国,必为词人,可与秦观、晏几道、李清照相伯仲,此固可推知者也。

  ……

  生而具精美要眇之情感者,自能与词相悦以解,视为安心立命之地。而此种灵思美感,如再加以深厚之修养,施于为人及治学方面,亦均有卓异之造诣。天下事并行不悖,殊途同归,词为人心物象之一种表现,而达于美与善之一种途径,斯则本文所论述之要旨已。

  (选自《缪钺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