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 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由于受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甘肃省委、省政府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通过聚焦贫困群众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与问题,找到教育精准扶贫的突破口、着力点和路线图,打好教育扶贫的“组合拳”。

  准识别,着力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甘肃省下功夫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汇集了各受教育阶段的扶贫对象、扶贫现状、扶持措施、扶贫效果等综合信息,具有查询、统计、分析、筛选等多种功能,真正实现了精准建档、精准入户、精准录入、精准审核、精准分析、精准施策,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有效支撑。

  补短板,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抓住农村教育发展“短板”,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建成乡镇幼儿园,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幼儿园全覆盖;建成行政村幼儿园,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为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配齐保教设施、配足保教人员,真正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

  兜底线,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精心实施“全面改薄”工作,督促落实县级政府责任,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保障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推进信息化优质资源共享,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建设“班班通”教室。

  拔穷根,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加快培养贫困地区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发挥“农”字头中职学校、农林类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点作用,广泛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增强“造血”能力;在贫困地区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面向贫困县招收“两后生”。

  建机制,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把贫困县乡村幼儿园教师纳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加大贫困地区师资补充力度,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精准补充;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采取送培下乡、专家指导、校本与网络研修等形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缩差距,着力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加快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薄”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实现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免费,藏区义务教育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甘南州等高寒阴湿地区取暖费标准按其他地区两倍标准拨付,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免费营养餐;持续开展大学生藏区顶岗支教,每年选派数百名大学生赴藏区农牧村幼儿园实习支教。

  全覆盖,着力健全学生资助保障体系。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精准到人,免除所有贫困家庭幼儿的保教费;免除所有中职学生学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对进入省内高职院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对全省在园幼儿免除(补助)学前教育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学生免除(补助)学杂费和书本费。

  重倾斜,着力落实各项招生扶贫政策。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专项计划、革命老区专项计划,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也精准到贫困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单独面向贫困县安排农村定向全科医生招生计划;扩大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

  保优先,着力促进老区教育跨越式发展。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倾斜支持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扩大革命老区学前教育资源,优先下达资金建设行政村幼儿园;“全面改薄”资金向革命老区倾斜;优先支持革命老区宽带网络全覆盖,所有班级“班班通”全覆盖;优先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支持革命老区办好国家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

  多关爱,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校为阵地,多措并举、家校联动。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切实做到一人一档一卡,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和帮扶;建立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满足留守儿童用餐需求;建立中小学校排查解忧制度,建立代理家长关爱制度,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从情感、生活、学业等方面给予关怀和照顾。

  甘肃省把精准扶贫作为“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教育综合改革优先考虑扶贫,制订发展举措重点倾斜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服务扶贫,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