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录与教科研的不解缘
与教育打交道几十年,从学生、教师到教研人员,我与教科研始终如影随形。
小时候,在放学后的教室模仿老师的模样讲课、写板书是我最喜欢的游戏。高中时,无意间翻看《教育心理学》后,我尝试改进学习方法、调适自己的情绪。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还是冷门专业,高考时我不顾家长、老师的反对,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大学时,我们班只有20人,每个人都有大把机会参与老师的教科研,编制问卷、设计量表、查阅整理国内外文献、收集统计数据等,看似打杂的工作却为我后来开展教科研埋下了种子。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所师范学校工作,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课程的执教经历督促我更加全面地学习教育理论,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工作6年后,在教学上已经驾轻就熟的我心中隐隐有些不安:我的职业生涯难道就这样年复一年不断重复吗?
一年教师节,毕业生返校参加活动,一个毕业后从教的学生说:“您的课既有趣又有用,要是您还能指导我们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该多好。”面对得意弟子,我认为自己应该再陪他们一程,于是回答:“你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提出来,申请课题,我当课题顾问,提供指导。”后来除了上课,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幼儿园、小学里,跟教师一起做教学设计、观摩教学实践、评课反思,夜深人静时帮他们修改课题材料、论文手稿。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校长、园长找到我,邀请我做学校教科研顾问。
经过几年沉淀,我已经可以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同时还拥有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经验,既帮助了教师,又让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教第十年,我成为科研处主任,有机会参加全国的科研课题会议,代表地区介绍科研成果。教科研让我与更多优秀的人一起前行。
当我正充满激情享受工作时,父亲的病逝让我不得不“急刹车”,开始思考人生和工作的意义。35岁,我通过人才引进到广东省珠海市一所中学当心理教师。由于以往的经历,我不仅为学生和家长做心理辅导,还为教师做心理辅导。通过跟踪学困生个案、协助做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运用统计分析给教学质量把脉,帮助一个又一个教师摆脱了职业倦怠。3年后,我又一次走上了教研室主任的岗位。
10年的中学教科研实践,我运用元认知理论对学困生进行学习干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完善师生评价,运用全人教育理论构建学校心理课程体系,运用生态教育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推动科组、备课组建设……每一个课题都督促我从研究者、实践者的视角思考给学生怎样的教育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如今,我负责区域教科研管理工作,此前20余年积累的中小幼教科研实践经验成为我的宝贵财富。当初选择心理学是为了助人,后来做教科研也是为了助人。服务更多人,助人渡己,这便是我与教科研的不解之缘。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教师发展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