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效课堂成为新课改的热词后,各地改革实践风起云涌,但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出现了一些假的高效课堂。

  要鉴别真伪,首先要明确几个基本常识:一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含义。高效课堂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追求的不单单是高效率,而是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统一。二是课堂的含义。课堂不仅仅是指学生在教室上课,凡是能够让学习发生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课堂。三是学习的含义。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学习从意义上说是自我成长,学习即成长;从过程上说是生活体验,学习即生活;从方法上说是自我建构,学习即建构。明确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发现以下课堂不属于高效课堂。

  只追求知识目标而淡化成长目标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追求的是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统一,所谓高效率主要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高效益指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些学校搞课改,只注重高效率而忽视高效益,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这种课堂实际上是将应试教育做到了极致。这是最典型的假高效课堂。

  采取班级授课制而弱化小组合作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的主要区别,是课堂组织形式由原来的班级授课制走向小组合作制。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必须由相应的组织形式作为保证,高效课堂如果离开小组合作,就不可能实现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这样的课堂只是打着幌子的高效课堂。

  教师满堂灌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自主才能高效,民主才能科学,高效课堂提倡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管理的民主性,有些学校搞高效课堂,但教师仍然在唱独角戏,并没有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课上满堂灌,课下一言堂。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激发出来,一些教师的导学案并不能从学情出发,由原来的“声控”变成了现在的“纸控”,这样的课堂不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做题不做事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知识只是学生成长的载体,会做题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高效课堂提倡学生由做题向做事转变,教师要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设计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做事得到充分体验。

  只有教师的提问而没有学生展示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是预习、展示、反馈。展示能够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得到锻炼,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自尊心,通过展示得到别人的认可,这能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注重碎片化学习淡化整体性学习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人的认知规律是从整体到部分,而不是从部分到整体。高效课堂强调由碎片化学习向整体性学习转变,如果课堂总是注重碎片化学习,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的课堂不可能真正高效。

  学生精神流失率高、目标达成率低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要看课堂的“两率一过程”。“两率”是指学生的精神流失率、目标达成率;“一过程”看课堂是不是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是快乐的。有些课堂表面上纪律很好,但学生没有真正入脑入心,精神流失率很高,目标达成率很低;有些课堂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都不是高效课堂。

  教师不能合理做到点燃、点拨、点评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要求教师退出“表演舞台”,这并不是弱化教师的作用,而是换一种方式让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点燃、点拨和点评。点燃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点拨就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合理点拨,点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客观评价。

  只有标准答案而没有质疑与对抗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质疑,解决质疑的方法是对抗。通过质疑拓宽思路、提出问题,通过对抗解决矛盾、达成共识,通过这两个过程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背标准答案,忽视这些过程,就会变成学习知识的机器,与高效课堂背道而驰。

  学生课前不预习,没带问题上课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环节,预习解决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东西,那些自己学不会的东西,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对学和群学、质疑和对抗解决。如果学生没有预习,没有带着问题来到课堂,那么对学、群学就会变成形式,学习效率极其低下,课堂上也很难产生真正的质疑与对抗。

  以上列举的课堂均不符合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违背了高效课堂的目标和初衷……高效课堂必须通过打假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