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从新:那个科学入口的引路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1版)

  因为科学教育而闻名的黄歇口镇中心小学被选为太空种子种植试点学校,邓从新抓住机会,与学生一边种植太空种子,一边引导学生从育苗、定植、开花、挂果等环节进行观察记录,并定期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整理,与学生们交流讨论,看有什么新发现。为此,他设计了“病虫对太空种子和地面种子生长的影响”“温度、水分对太空种子和地面种子萌发的影响”“太空种子楼顶种植和地面种植的研究”等10多项对比实验,满足不同学生对种植太空种子的探究欲望。

  邓从新很少会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现象是怎么回事,那个原理是什么——他会把更多的问题带到“科学讨论会”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去年,在讲到《框架结构》一课时,邓从新带领学生来到当地的四湖河畔观察高压电线铁塔。学生们发现,铁塔上的小格子都是三角形,为什么设计成三角形?学生争论不已,邓从新便让他们回去各自拿出证据,在科学讨论会上一辩究竟。

  讨论会上,有学生提出三角形更节约材料,有学生说三角形更好看,还有学生认为三角形能增加稳定性。孰是孰非?邓从新让学生用相同材料分别做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模型,然后进行承重测试,实践证明三角形的抗压能力最强,学生也恍然大悟。

  “教师的作用关键是引导,只要引导得当,孩子们的思维会碰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邓从新说。

  这是他十几年前就悟到的“真理”。

  1999年3月,邓从新组织学生在课外调查中发现,当地卫生院内生长着一棵杜仲树,枝繁叶茂,生长旺盛。种植杜仲,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为海底电缆绝缘材料提供原料。这一下就激发了学生探究在当地种植杜仲的热情。邓从新便在校园开辟了一块200平米的试验基地用来种植杜仲,他带领学生播种、催苗,并定期来到田间观察、除草、施肥,经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中,每个学生都写下了厚厚的一本观察日记。

  “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家庭,家庭带动社区”。第二年,学校租赁农民5亩土地培育杜仲苗10000余株,全部销售给当地农民。经过5年种植和销售,农民的房前屋后、田边地头都种上了杜仲树,在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家的帮助下,他们还专门研制出杜仲茶。

  这一次成功的经历让邓从新感悟尤深,“选择学生身边的问题开展科技活动,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我们像种杜仲那样引导他们去经历,把种杜仲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学生所获取的就不仅仅是种杜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历了一次种杜仲的科学之旅。”邓从新说。

  在邓从新看来,只要引导得当,每个孩子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如今,学生们成立了种植兴趣组、养殖兴趣组、发明创造兴趣组等10多个科技活动小组,学校将每年的5月和10月定为科技活动月,每年举办一次科技活动节,每学期评选表彰100名“明天小小科学家”。这些活动已经持续开展了20年。

  科学世界里的“幸福人生”

  邓从新科学教育的魅力,近来频频吸引各大媒体前往一探究竟。

  光环之下,他却很不自在,连连摆手表示自己“实在没做出什么成绩”。

  今年56岁的邓从新,除了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等众多荣誉与头衔之外,他常提起的还有另一个朴素的身份:农民。前些年,村里人还常常看见他挽起裤腿下地种田。

  平常连走路都轻声轻步,你很难一眼从人群中认出他来;但要问学生们邓从新是谁,学生们一定会带你找到他,说:喏,那个带领我们走进科学的人,就是邓老师!

  在黄歇口小镇教书30多年,邓从新与孩子们亲如家人,他对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土气候等信息也如数家珍,但除了这些,他简直像个外地来的陌生人。一次,一群朋友邀他去镇上吃夜宵,数了好些当地知名的小吃店,问他想去哪家,他却表示,这些地方全然没听说过。

  熟悉他的一名司机对记者说,邓从新从来不参与打麻将、打扑克等娱乐活动。只要有时间就在琢磨科学教育的事儿。

  邓从新的书柜里有2000多册关于科学教育的书籍,从30年前第一次接触《科学启蒙教育》这本杂志开始,他便与之结下不解之缘。这本杂志几经更名,邓从新也从杂志的读者变成了作者,与杂志社编辑成了共同践行科学教育的好朋友。

  早些年,身为科学教师的他一度很尴尬。走在大街上,学生根本不叫他“邓老师”,而是在背后笑着大喊“自然老师”。

  “每当听到‘王老师好’‘李老师好’的招呼时,我就会莫名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想到自己也曾经是教语文、数学的老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邓从新说。

  但邓从新就是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琢磨劲,在反复锤炼与一步步前进中,他渐渐感受到了人生的乐趣。

  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再盲从,不再自卑。这让邓从新感觉很温暖。

  家长对科技教育的态度渐渐转变,认识到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有重要作用。前几天,邓从新与一位家长沟通带孩子去武汉参加第31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审答辩,家长二话不说表示同意,还要亲自开车带孩子与他一起上武汉。

  朋友遍布天下,让邓从新感觉在农村研究科学教育并不孤独。“在武汉,我对去湖北教育报刊社、湖北省环保厅、湖北省教研室、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的路都可熟了。”邓从新笑着说,“有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行走,让我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如今的邓从新,已有了专门的“科学教室”。看了北京市中关村三小教师李虹霞写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一书后,他也在畅想:在教室里养殖河蚌、田螺等动物,在周围摆列一排喜阴的蕨类植物、盆景等,还要建一排书架,将家里的科普书籍都贡献出来,让孩子们自由阅读……

  “我的儿子从国外学成归来已成家立业,女儿也拥有了一份心仪的工作,我没什么负担了。如今,我没有太多别的追求,就想好好回顾一下这些年的工作。”在婉推了许多大城市的工作邀请后,邓从新依然愿意坚守在农村,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探索科学教育的奥秘,继续他的“幸福人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