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音 闹心的“教不好”问题何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存在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是“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其中,乡村教师“教不好”的问题,不仅关乎乡村教育的发展和乡村孩子心智的开化,同时也关乎现代文明、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国家意志、法治精神等在乡村的传播,不可小觑,更不可忽视。

  那么,乡村教师“教不好”的问题究竟如何解决?

  一是要明确把握解决乡村教师“教不好”问题的秘钥——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能力素质。就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而言,除了必须拥有普通教师必备的“高深知识、高尚品德、高超教学艺术”等能力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中华古老文明在乡村沉淀已久的乡绅精神、乡土课程开发的意识及为“三农”服务的情怀。

  二是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查漏补缺对330万乡村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首先,真正做到确保乡村教师接受校本培训与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有足够的时间。其次,要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观摩、专项考察、专家会诊等方式,发现、分析、评估乡村教师在能力素质方面的短板,改革传统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着重开展师德为导向的教师“工匠精神”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第三,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借《计划》的东风,充分发挥行政驱动的强大力量,以培训方式的改革为抓手,积极采取城乡教师交流、支教、校本研修、远程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诊断指导、参加域内外教师继续教育等形式,以量变达到质变,以形式丰富内涵,以此激活乡村教师参与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的内驱力。

  三是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核心素养,破解“教不好”问题的瓶颈。乡村教师之所以存在“教不好”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其教学核心素养缺乏,课程意识薄弱。奋战在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的高低与强弱,直接关乎新课改的成败,直接关乎一所学校乃至区域内教学质量的成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了乡村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就牵住了提升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牛鼻子”。

  培养乡村教师的课程意识,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乡村教师教育哲学意识的培养。乡村教师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在于,培育课程意识时不被无关的琐碎及表面化、繁杂的各种课程现象所迷惑,从而成为课程实施的理性实践者。

  第二,加强乡村教师教学计划意识的培养。教学计划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从根上解决乡村教师“不会教学”“胡乱教学”“随心所欲教学”的老大难问题。

  第三,强化乡村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培养。课程标准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化,对乡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熟练理解、把握、应用课程标准。

  第四,加强乡村教师教材意识的培养。教材是用于教学的资料,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狭义的教材就是我们常说的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第五,努力培养乡村教师教与学的意识。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教程。”课程意识说千道万,最终的落脚点是教与学的有效实施。

  由此可见,教与学意识乃是乡村教师课程意识培养的命门所在。关乎乡村教师所有应然的课程意识是否实现内化,关乎乡村教师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否,关乎乡村教师能力素养特别是核心素养是否提升,关乎乡村教师“教不好”瓶颈是否能够破解。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