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开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余党绪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开始探索实践“思辨读写”教学。批判性思维,对多数人来讲还是个新事物。于是有人质疑他,为什么那么卖力地“鼓吹”批判性思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与余党绪的接触中,他给人感受最深的也是这三个词:多元、理性、温和。

  许多文科教师常以感性和激情见长,余党绪却是温和而富有理性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沉闷无趣。相反,余党绪是一个“好玩”的有真趣味、真性情的人。他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思考和旅行。他曾在假期和爱人开车去新疆、西藏,纵横古今,穿越南北,感受天地人生。

  近年来,余党绪获得了许多荣誉,但他最看重的还是自己在批判性思维教学领域的工作。尽管这些工作不能为他带来多少物质利益,但他却能从中深深地感受到它对于中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当下,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公众,最缺乏的就是理性精神和逻辑思维的素养。理性、思辨性、批判性的欠缺,从更广大的范围看,影响的可能是整个民族的思维素质与精神品位。”余党绪说。

  正是这样的忧虑,让余党绪对批判性思维教学情有独钟,努力不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文化不是味精     下一篇:童心绘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