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队伍期待“改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全面改薄”,对于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尤其对于改善偏远地区教学点的条件发挥了较大作用,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硬件达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保障学校开齐开足课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配齐配足学科教师、优化师资结构。因此,在实施“全面改薄”的同时,要关注乡村教育师资的均衡、持续配置。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也期待“改薄”。

  在我看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发展乡村教育的“薄弱环节”。未来几年,随着大批老民师的退休,可能导致小学教师“断崖式”紧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小学生源将大大增加,也会给师资紧缺带来更大的矛盾。

  同时,在乡村教师的配置上,也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乡村小学普遍紧缺音、体、美、计算机、社会实践等学科教师,教师的学科结构比例不合理。乡村初中因为生源减少,师生比增大,多年没有补充教师,导致教师平均年龄高于40岁,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初中生源逐渐萎缩,初中生流失率增大,导致初中教师相对富余,小学教师紧缺。另外,乡村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失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

  相应的,乡村小学优质师资流失严重。由于乡村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之教师待遇低、条件差,教师缺乏集体归宿感,必然导致优质师资外流,并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的质量。近年来农村孩子考上国内重点高校的比例逐年下降,也与农村优质教师的外流不无关系。

  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实现“改薄”?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树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乡村教师流失,待遇低是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从上到下要树立一个正确导向,即越艰苦的地方,教师待遇要越高,要让在艰苦偏远地方工作的乡村教师获得实惠,感受到温暖,体现出价值。我想,这是遏制乡村教师流失的根本措施。

  二是加大对乡村学校教师的补充,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要建立区域内教师队伍建设长效补充机制,动态跟踪县域内教师队伍的状况,及时对教师队伍的结构、生态、素养、需求等状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县域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策略。尤其要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的切身利益,比如关注乡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实施教师周转房工程,让乡村教师安居乐业,此外还要关心乡村教师的精神生活,培育乡村教师热爱乡村、热爱学校、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

  三是优化农村师资培养方式,激活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要给乡村教师搭建更多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比如通过送教下乡和“反送教进城”方式拓展乡村教师视野,通过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优秀乡村骨干教师,通过外派学习挂职和请进来上课辅导相结合方式,促进乡村教师课堂水平和管理技能的提升。通过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养,保障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持续增长,等等。

  四是推进乡村教师流动机制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乡村教师也要严格按照县域内不低于10%的比例实现交流,但现实中由于配套保障机制不健全,真正的流动难以实现。比如顺向交流(乡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上挂学习)容易,逆向交流(城区和乡镇教师到偏远薄弱学校支教)困难。许多逆向交流的教师仅仅是为了晋升职称而勉强支教,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交流的政策,还要研究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的配套保障机制,以便交流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乡村教师是乡村素质教育质量的支撑与灵魂。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在实施学校硬件“改薄工程”的同时,也要关注乡村教师的成长,不能让美丽的乡村校园背负着单薄的教育内涵。

  乡村教师队伍的“改薄”,关系到乡村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也最终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完成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我们翘首期待乡村教师队伍“改薄工程”的春暖花开。

  (作者系安徽省五河县教体局副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