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 接STEAM及背后的文化风潮
在美国,STEAM教育的雷声绝不亚于我国的素质教育,大部分中小学都有STEAM教育经费,STEAM也被教师、校长们时时挂在嘴边。但STEAM教育不止雷声大,雨点也不小:在STEAM教育的号召下,机器人、3D打印机进入了学校;奥巴马加入全民学编程队伍,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条代码;帮助孩子们学习数学、科学的教育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更为关键的是,STEAM教育涉及的5个学科特别喜欢玩跨界,比如技术与工程结合、艺术与数学结合等,打破了常规的学科界限。
追溯提出STEAM教育的背景,也许最初设想这一教育的学者是因为有感于美国缺乏理工科人才,但却不是我们脑海中“充满方程式和计算题”的数理化教育。STEAM教育有两点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体现在试卷上的结果。
具体来说,STEAM教育不仅提倡学习5个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倡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相关学科以及跨学科知识。其实,STEAM教育是对基于标准化考试的传统教育的转型,代表的是现代教育,更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从本质上说,STEAM教育敢于让学生们犯错,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想法,让他们听到不同的观点。与考试相反,STEAM教育希望孩子们创造能够应用于真实生活的知识。
因此,STEAM教育不是在桌椅整齐的教室上课,而是在充满木板、锉刀、画笔、电线、电路板、芯片、3D打印机以及各种科技产品的工作坊进行学习。这种注重动手的学习体验,其实源于美国的创客运动,最早是DIY,自己动手做家具,后来慢慢加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制作电子设备,之后又融入了设计思维,制作样品,不断改进。在创客运动理念指引下,城市图书馆、博物馆、社区中心等建立了许多“创客中心”,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制作工具(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以及专业指导人员。而这股创客之风也吹进了学校,结合对于科学、技术、数学、艺术、工程的重视,生发出注重实践动手的STEAM教学,让孩子们可以像“创客”一样投入创造,在“做”中“学”,拥有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拥有创造作品的学习过程。
从教育的角度思考STEAM,我们不得不提“建构主义”。以往,我们所经历的学校教育或培训,主要是“讲座式”教育,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安静地坐着听。这里不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是否有效,我们只是陈述一种事实。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是基于学习者对于知识的一种假设:也就是知识可以通过教师传递给学生。
但是,建构主义的支持者们认为这种“传递”假设是不正确的。他们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因此需要给学习者提供能够让他们自己建构知识的环境和机遇。STEAM教育注重实践、动手和过程,正是受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希望让孩子们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制作的过程中建构起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知识。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芥末堆”,有删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