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6-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批判性思维成为教师教学、研究乃至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选择,教师团队形成了批判性思维的氛围环境,批判性思维的应用就算得上真正成功了。”一位专家如是说。

    培养“跨界”的核心素养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最终目标指向何处?

    在江南大学教授吴格明看来,培养批判性思维素质应当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实际上,批判性思维已经被许多国家在教育领域确立为教育的目标之一。

    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中,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都被列入通用素养中的“高级认知”。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知识也会代际更新,但思维方式会超越具体的知识而存在并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而言,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会落伍。

    罗滨以诺基亚、索尼等技术创新能力极强、自我要求极高的优秀公司的失败为例指出,“这些公司为什么会被收购,为什么会破产?那是因为在21世纪,我们的创新不能局限在一个领域。跨界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国家的生命力由它的迁移创新能力决定。”

    批判性思维要培养的是学生面对未来的素养,而未来是不可预知的。

    如此看来,批判性思维融入学校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不过在当下,除了课程构建与教师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深入落地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华科附小计划今后5年在每一个年级至少建2个批判性思维实验班,至少开发30个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但校长李晓艳心中始终忧虑:“有一个紧迫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评价和测量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框架,从这个理论框架延伸出测量的标准和方法。”

    罗滨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教学目标之后是评价,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我们怎样评价学生的这个方面得到了发展?评价是基于证据的推理,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搜集这些证据?”她认为,这些“未解之谜”,可能是今后若干年批判性思维在理论建设与实践落地过程中需要正视与解决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