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七日谈 39管住那只总想伸出来的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6-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某小学想更换校服,前来进行展示的厂家数量不少,尽管价格差不多,但质量最好、穿起来漂亮又好看的厂家落选了,而质量和样式都不怎么样的厂家被选中;某中学出版教学成果集,选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与教育八竿子打不着的外地偏远出版社,钱倒没少花;学校出现“毒跑道”,出来道歉的是教育局、是地方政府,而不是学校……

    与校长、教师们交谈,听到不少这样的故事。原来,学校在这些工作环节根本就没有发言权,一手主导的是“有关部门”。“有关部门”要求学校只能在哪几个厂家里面选,“有关部门”要求学校只能与某个出版社合作,“有关部门”要求只能这样招投标,“有关部门”要求只能接受这家机构的培训……不然,连经费都申请不出来。既然有关部门管着钱、管着监督、管着考核,学校当然得听“有关部门”的。

    因此,我们就能看到,连北京实验二小这样“不差钱”的学校,居然也会出现“毒跑道”问题;我们就能看到,有的学校在家长反映“毒跑道”问题后,一拖再拖,不能尽快刨掉有毒的跑道……学校没有权!

    关于校长办学自主权的讨论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也推进许多年了,到底实施情况如何呢?由此可见一斑。

    李克强总理在力推“放管服”改革时说:要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在“放管服”改革中,教育行政部门确实革除了许多“弊”,下放了不少权,但在直接管到每一所学校的最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还有不少人似乎没有意识到“放管服”改革也应当革到自己的头上。

    正是因为被同一只手管得太多、太死,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地区千篇一律的校服、千篇一律的校舍、千篇一律的装备设施、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这些千篇一律,又带来了长得千篇一律的学校、千篇一律的教育,最终,抹杀了给每一个孩子不同平台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抹杀了教育的趣味。那只无形中的手,成了桎梏教育发展诸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不难发现,越是教育发达的地方,那只手越安静、越不容易伸出来;越是教育落后的地方,那只手越活跃,越频频伸出。

    “放管服”需要科学设计:放权,需要审慎思量放哪些权;管理,需要审慎思量怎么科学管理;服务,需要审慎思量怎么做好服务。

    改革最大的阻力仍然来自每个人的观念和内心,要管住手,需要肯放手、愿放手的心胸,需要有让不肯放手的人不得不放的制度。有关部门能不能管住自己的手?管住之后,能否杜绝总想伸出来的某只手伸不出来?

    管住手,为学校“松绑”,为廉政“强身”;管住手,教育才会更丰富,学校才会更生动,孩子才会更个性化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