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谈教学·张鹤打破“做题保温”低效复习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6-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长期以来,从许多数学教师的做法看,高中数学复习的最后阶段,要么全年级统一时间停课两天做几套模拟试卷,要么利用课堂时间做卷子、讲卷子。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都是在做一套又一套卷子中度过的。

    这种复习模式的依据似乎是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保住“温度”,通过做卷子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公式运用的熟练程度,查找在知识结构漏洞,全面巩固复习成果。应该说,这种复习方式不无道理,但其有效性究竟如何?改变这种复习模式是不是更有效率?

    应该看到,这种复习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试卷的质量。然而,由于这些试卷多是模仿几年前的高考试卷,在知识和思维的考查上有许多共性的东西,难免让学生有重复性脑力劳动的感觉,甚至出现厌烦情绪。同时,在这种做卷子讲评试卷的复习状态下,教师的复习指导往往是哪里出现问题就讲哪里,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缺乏系统性。

    实际上,通过模拟考试暴露出学生的问题,一定是学生思维上的深层次问题。所以,通过模拟考试,如果能够准确地找到学生的问题(不论是思维层面的,还是方法层面的)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有效指导,学生的收获将远远大于做几套试卷所得到的。我的具体建议是:

    第一,复习要能够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扎扎实实地把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落实好。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问题,即使进入到复习的最后阶段,也要重视数学思维的教学。在每节课的复习中,都要揭示数学的思维过程,不断地渗透思考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逐步领会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第二,把握核心知识、核心思想、核心方法的复习。最后阶段的复习,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核心,不要复制第一轮的复习,不要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教师对高考的理解和对高考复习的把握至关重要。

    第三,练习、测试要有针对性,不要盲目地用大量的时间做模拟试题。要针对自己学生的问题重新设计整合考试卷,不要以练代替复习;高考的重点又是学生的难点问题,如三角函数、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解答题,要查找在学生思维层面上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或测试最终加以解决。

    第四,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概括思维方法,要能够揭示出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不讲题型,讲本质。教师要明确,提高学生成绩的最有效方法不是记忆大量的结论或公式,不是依赖大量的重复性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让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高中数学复习的最后阶段,靠的不是做多少道难题,而是捅破遮住学生双眼的那层窗户纸,让学生有大彻大悟的感觉。因此,最后阶段的“查漏补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数学思维方法的落实。高三复习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用数学思维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的复习如果依然充斥着大量的练习,就容易丧失最后的提炼、概括数学思维方法的机会。学生在考场上如果靠回忆做过的题目寻求解题方法,那将是非常被动的!如果在学生近一年大量的练习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思维的角度进行梳理,对每一个单元知识的思维特征和方法进行概括,将会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这要比多做几道题有价值。

    二是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落实。学生考试时出现的问题许多都出在概念上。如果学生对于函数y=f(-x)的自变量还以为是-x,如果学生会算方差,但对方差的理解肤浅到就是直方图的波动大小,教师怎么能够放心地让学生上考场呢?其实,基本概念不能简单图解为就是做基础题,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提出有效的较为深刻的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三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的落实。如何分析函数的问题?如果是数列求和问题,应该先想什么?拿到一个解析几何的题目,如何审题?立体几何的问题要思考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要让学生多想想,通过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多思考;过去讲过的、做过的许多经典的题目,换个视角让学生再思考!我们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题型套路。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不是思维的教条。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是否会思考问题,而不是学生是否记住了多少结论、公式。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记者观察寻找发展战略新支点     下一篇:微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