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语文家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6-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记者约稿说,一线教师写“追”我的文章特别多,要我谈谈被“追”的感觉。

    我觉得挺难为情的。这辈子,我就想安安静静教书,做个稍微优秀点儿的语文教师,从来没想过要成为什么“明星”,更没有想过要有多少粉丝,要被多少人“追”。但生活总像一个漫画故事,凭着生命的自觉走到今天,居然真的有了许多所谓“粉丝”。

    如果要问“被追”的感觉,坦白地说,一开始有些惶恐,后来呢,就心安理得了。

    惶恐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我。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根教师,从大山里一步一步爬出来,探头探脑,小心翼翼。资质差,起点低,读书少,没有什么思想,更谈不上教学造诣。虽然我参加了一些比赛,获得了一些荣誉,上了一些公开课,也出了一些书,但这些对我来说,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刻意雕琢。如果别人愿意,也可以做到这些。

    朋友们对我的喜欢,从何而来?有一段时间,我还真惶恐过,因为心虚啊。

    但后来,我不再为此困扰了。

    原因很简单,我懂了,喜欢我的教师,就是喜欢我是个普普通通的草根教师,他们喜欢看着一个乡村丫头这么一路折腾,还活得开开心心,像条小溪流一样欢歌不止,喜欢她一脸褶子、一脸雀斑还在那儿臭美,鼓捣出一些接地气的文字,上出一些接地气的课,这些或多或少能够让人产生共鸣。

    他们喜欢的,本来就是那个泥土中的我。

    而我,一直在泥土中。所以,安安心心地被喜欢吧,根本不用担心会摔下来,站在田野里,四周坦荡如砥,没有会被摔疼的高度。

    就这样,我心灵放松地被一大群人宠爱着,感觉很幸福。而那些爱,也像一个个文本,促我思考,被我解读,然后也成了青春的课堂,课课绽放,在生命的田野开出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把我拥在其中,于是我也变成了一株油菜花,一边开放,一边成长,一边领悟。

    那些爱,赋予了“青春语文”更多的意义:他们听你的课,也同时听出你声音的不太清亮,看到你用手撑住腰部的疲乏。于是,陌生的她第一时间从遥远的地方给你寄来一贴见效的中药;而你的书,简陋出版后,连自己都没有勇气再翻看的文字,被兄弟姐妹们反复地阅读、圈画;你上课,天南海北都有朋友追着去听;更难忘的是,未曾谋面的朋友们到了北京,倒地铁坐公交,就为了赶到你的学校看你一眼,而且,只远远地看,不打扰你……

    生命就这样因为“青春语文”而奇异地联结起来。因为“青春语文”,我有了许多朋友,甚至我的个性都悄悄发生了改变。我不是爱扎堆的人,一旦进入人群,反而有些失语。但“青春语文”,把我引领回人群中。

    因为“青春语文”,我开始与这个世界真正地相爱。我懂了,原来有一种吸引来自语文价值观的相同,来自心灵尺码的相似。语文本身,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人性的粘合剂,让你走出孤独。你不再是一个人在奋斗,你的前行有了更多的意义。

    此后,我看文本,不仅看到了更多的“我”,而且看到了更多的“你们”,更多的“他们”,更多的“我们”。

    看到“他们”,就能够在上《纪念白求恩》时,自觉地把一个英雄还原成平凡人,就能够在教《木兰诗》时,呼唤“女儿何必要如男”,就能够在讲《湖心亭看雪》时,不再囿于政治,而是带领学生走向生命的“孤独之美”……

    而“我们”,是上《松鼠》时洋溢出来的那份对所有生命的“喜欢”,是上《安恩与奶牛》时更加懂得了因为慈悲所以悲悯,是上《散步》时被那一个“我们”所吸引,于是循着这两个字走进了文本深处,也走进了生命深处……

    “有我”的课堂有深度,“有我们”的课堂有温度。

    这温度也温暖我自己。大家的宠爱让我察觉出我“皮袍”下藏着的“小”来。那些热情和谦卑让我看到了自己:我以为自己是谦虚的,但其实我还是有骄傲的——而这骄傲本质上又是一种自卑、不自信,我需要用这温度把这骄傲慢慢地融化。于是,我写了《一路修行做老师》、《一路修行做班主任》、《一路修行做女人》几本书,从打造课堂、打造班级走向打造自己的灵魂世界。而且,总有一种声音在我心中呼唤,那就是: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语文家人!

    我前所未有地渴望奉献,感恩奉献。

    我前所未有地理解: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于是,有了“语文湿地”,有了“青春联盟”。我一个人的行走,成为一群人的行走。

    我从“我”真正走向了“我们”。

    (作者单位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