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2016亚欧教育论坛暨第四届汇佳教育科学年会在北京举办,教育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围绕“面向未来的信息化挑战与教育变革”主题展开了精彩对话。大家认为,面向未来的信息化挑战,教育变革的基石依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6-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 话 人:刘华蓉 中国教师报总编辑

    对话嘉宾:钟秉林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胡昭广 北京市政府原副市长

    丹妮拉·波佩斯库  欧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

    柳在乾(Yoo Jay Kun) 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韩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

    徐  涛 威盛集团(VIA Group)副总裁

    胡晓松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原校长

    王志泽 北京汇佳教育机构董事长

    教育如何应对信息化挑战

    【利用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进行教学尝试,可以使每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所想要的时间或者地点,接受相应的教育。】

    刘华蓉:面向未来,我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各种可能性。未来教育到底什么样?大家在时间节点上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把所要表述的话题放到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比如讨论未来30年、50年的教育;一是把时间段延伸到无穷未来,畅想我们有生之年无法验证的预言。信息化时代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人人有机会。请各位嘉宾发表观点。

    首先有请钟秉林会长。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现在我们只剩3年多的时间。同时,中国正在瞄准2030年教育现代化展开各种设想和论证,这是涉及又一个十年的发展框架。推进教育现代化,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信息化的挑战?

    钟秉林:中国现在提出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设想203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观念的转变,我们到底用怎样的观念来引导学校、教师、学生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二是通过怎样的路径、方法和手段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中国教育带来非常难得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利用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进行教学尝试,可以使每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所想要的时间或地点接受相应的教育。互联网共享、互联的特点,为目前情况下拓展优质资源,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开辟了新路径,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都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发生的相应转变。唯有如此,教育现代化才能更好地通过信息化手段得以实现。

    道德教育,应当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教育是工具,可以用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但我们更应该超越国界,照顾到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刘华蓉:请教柳在乾先生。去年,世界教育论坛在韩国仁川举办,国际要人和专家在会上对教育的未来发表了不少观点和看法,对未来教育提出了方向性思考。从全球而言,您认为教育的关注点和重点应当放在哪里?

    柳在乾: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新科技、信息技术,但我强调的是,互联网不应该控制一切,我们尤其应该重视道德教育。去年的仁川会议,许多人提到了这一点。大家对于什么是教育发表了看法,主要包括:教育是国家强有力的发展要素,可以推动和平和改革;教育是工具,可以消除贫困、歧视和不平等;教育可以推动世界生活状态的好转;教育可以推动国家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我认为,教育更应该超越国界,照顾到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坦率地讲,教育不只是对一个国家发展很重要,而是对全球发展都很重要,我们必须超越国界来帮助其他国家,帮助每个人成为真正的人。

    刘华蓉:信息化时代,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注重他们的道德教育,要关注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这个观点很好。请教丹妮拉·波佩斯库主席,我们常常讲,教育不能只为学生的今天负责,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未来负责,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的挑战下,您认为未来教育该如何应对?

    丹妮拉·波佩斯库: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的道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对话的焦点。作为有效拓展道德教育进学校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对年轻一代的教育质量,我们每年都通过论坛等形式进行推动。其中,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是重要内容,我们必须通过对话和创新实践,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教育;通过探讨双语制、文化遗产教育、让弱势群体享有更多的教育机会等内容,让教育能多些互动,共促发展。学校与企业之间要尽快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通道,促进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联结;尤其是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我们一定要加强技术创新,与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

    开放教育,摆脱“天花板”束缚

    【学校不应该是一个棋盘,而应该是一个舞台。棋盘被人为地制定了许多规则,而舞台会有无尽的想象空间,让教育变得更加有趣、好玩。】

    台,提供空间和舞台,学校才有许多未知和更多可能。舞台可以唱歌剧,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可以不断地创新,如果把学校理解成一个舞台,会有无尽的想象空间。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开放性的,师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可以自由表达思想,这是未来学校。今天的孩子,从3岁进幼儿园到高中毕业,15年后走向社会时,未来会是怎样?我不知道,但是未来一定有远远超过我们现有认知的东西,比如人工智能的挑战。知识的接受、记忆并不是最重要的,创造力的培养一定要放到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未来学校要满足未来人的需要,一定是开放的,对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任何束缚,努力打造这样的空间,让更多人得到没有“天花板”束缚的自由发展。

    刘华蓉:让更多的未知成为可能,提供更多机会、更加开放,这是未来学校生命力所在。现在许多专家和企业家谈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对未来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有人甚至用“强制拆迁、异地重建”这句富有中国特色的话来形容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冲击。从企业家的角度,请教徐涛先生,您认为未来教育应当怎么变?

    徐涛: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未来智能社会确实会造成许多传统工作岗位的消失。我认为,适应未来的教育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教育要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教育要弥补所谓的数字鸿沟,即偏远地区和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这恰恰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

    我们看到,过去人们习惯于用文字来记录,学生读、听的训练非常多。随着技术的发展,从物联网到现在的虚拟现实,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会有很大影响,浸入式学习方式会变得非常重要和有效。比如,在虚拟的现实世界,我们可以做许多实验,如物体的碰撞和运动,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可以互动,用手触摸,许多原本抽象的知识会变得非常直观。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教育变得有趣,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刘华蓉:前几天看到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谈到物联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变得非常个性化、非常互动化、非常有趣味。如果未来我们的教育和学校也能发生如此改变,一定会更具吸引力,更好地影响下一代。王志泽董事长一直从事办学实践,请问,面对信息化挑战,您认为学校应当如何变革?

    王志泽:办学20多年,我总在想,究竟什么是学校?如果用一个简单形象的概念来描述,我觉得学校不应该是一个棋盘,而应该是一个舞台。舞台与棋盘有本质区别:棋盘被人为地制定了许多规则,把孩子装到棋盘里,按照我们制定的规则一步一步走,每一步都有行走的规定,是马都跳马步,是象都走象步,这不是学校。未来学校是一个

    未来教育,更加个性化、更加有趣味

    【未来教育会更加突出个人学习,更加互动化,会使每个人的发展更科学。】

    刘华蓉:徐涛先生给出的跨界建议,令我们印象深刻。中国政府对信息化的重视,从习近平总书记到乌镇参加互联网大会,李克强总理到贵阳参加大数据峰会,就可见一斑。参加今天对话的,有一位曾经影响北京市许多重大决策的官员,他就是胡昭广先生。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角度,您认为教育当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胡昭广:我们讨论未来信息化的挑战和教育的变革,应该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战略目标高度上。未来5至10年,中国教育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什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使中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前列,不借助信息化和先进技术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因此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使学生适应现代化的社会,要有创新力、实践力。

    要进入人力资源强国,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事情不依靠信息化是很难完成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深刻影响教育的时代,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会应用甚至依靠网络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一个中学教师在网上做在线教育,每个月的收入达5万美金,这说明优质在线教育的需求量非常大。现在一些高校把互联网与整个优质教育结合起来,不仅与国内优质大学,甚至与国外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系起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管理资源共享,将来网上还会做到学分共享,这对学生学习质量和人才培养数量的影响不可低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向谁提问     下一篇:2050年教育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