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里面有学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过家访,脚步近了,心更近了。”我在基层学校听到这些反馈时,深知近几年的行走没有白费心血,内心很温暖。如今,微信、QQ等交流方式虽然十分便利,但它们取代不了传统的教师上门家访形式。经过“万师访万家”活动,我们又重新找到了家访的重要意义。

    家访是“校家同创”的一个载体。在“校家同创”工程开展之初,不少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家访费时、费力,况且现代化通讯手段如此便捷,家访是不是过时了?现代社会还有家访的必要吗?但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欢迎教师家访,家长期盼教师家访,教师工作需要家访,和谐满意的教育更需家庭教育助力。正因如此,几年前抚州实施的校家同创模式受到了教育部、中宣部的表彰。

    家访是开放办学的有效形式。家访这种形式其实从孔子办学就已经开始。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家访,与家庭、社会建立联系,是一种有效的育人形式。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走开放办学的路径。家访的意义重大,也还有很大的空间。

    家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需要全面地研究学生的素质结构。家访可以搭建学校与学生、家庭沟通的桥梁,让学校更多、更好、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

    总体来说,无论是对学生、对教师、对家长,家访的价值和意义非常重大。

    家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学生。通过科学确定家访对象,对于优秀学生的家庭进行访问,我们可以了解家长成功教育孩子的宝贵经验;对于贫困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我们既可以进行学业帮扶,又可以实行经济救济。

    家访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更多、更好地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既宣传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使社会、家庭、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教育,从而让教育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师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访谈交流的技巧。教育一方面是传授知识的活动,另一方面是一门艺术。有些老教师小时候就有被家访的经历,或者以前有过家访的经验,现在带领新教师进行家访,可以让年轻教师更清楚“家访到底怎么访”,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家访有助于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家访,丰富教育形式,提升办学效果和教育质量。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对家访的感性认识,并不断提炼概括,从而找到教育的内在必然联系,不断探索出教育的本质规律,也有助于提升教育与社会的契合度,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与认可度。

    江西省抚州市十分注重对家访工作的调度,从工作机制上,每周市教育局要召开工作调度会,每两周业务科室要对家访的业务情况进行了解,对家访示范校进行跟踪。我们认为,所谓家访,“访”只是形式、途径,更好地育人才是真正目的。家访,至少要做到“四访”:访谈,与家长展开沟通和交流;访问,询问家庭对孩子开展教育的困难,为如何教育孩子提供更好的帮助;访计,要问计教育;访路,要为家庭、学校、学生、教师培养孩子提供更好的出路。

    我们觉得,家访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它涉及教师对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的掌握,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了解家庭的情况。俗话说得好:“一句话说得人笑,也能说得人跳。”家访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没有掌握技巧,做得不好,也会适得其反。

    当然,家访既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实事求是,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让它更好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好功效;又不能千校一面,形式可以多样。但核心立足点可以聚焦为“四访四问”:访学问行,问学生情况,学生在家庭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和学习、生活、思想现状;访大问小,对孩子的监护人进行访问,访大人,问的对象是小孩,问他们的成长情况;访贫问苦,教育的精准扶贫是什么情况?困难、问题在何方?“你的小孩,我的学生”,其实家庭、学校、教师和孩子本应是一家人;访家问计,深入的家访,应该是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如何实施更好的教育,更有效度的教育,提供什么样的方法,家访必须承担这些重任。

    总体来说,家访要把握好几方面问题:

    要在设计。学校组织家访活动要摸清情况,对学生、家长情况要定量分析,比如家访对象、家访时间、家访方法、家访步骤和具体设计。家访既包括对城市家庭的访问,也有对农村家庭的访问;既有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访问,也有对多子女家庭的访问;既有对优秀学生的访问,又有对问题学生的访问,等等。

    重在组织。推动家访这项工作,不是让教师“放水养鱼,自生自灭”,也不是教师某一个个体行为,要有周密计划,系统实施。科学建立平台、台账,教师可以是个体访,也可以是团队访;可以是白天访,也可以是夜间访;既可以是对普通学生的普遍访,也可以是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智障家庭等的特殊访。家访完毕,教师应有效组织起来,对家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成长。

    贵在落实。下发文件、设计制度,重要的是抓落实,不能流于形式。家访不能变成教师的一项硬性任务,而要成为每个教师的爱好和自发行为,通过加强组织、督促检查、表彰优秀等诸多形式抓落实,让教师愿访乐访。

    务在效果。学生既是家访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面对教育的信息化、新常态,家访工作要创新形式,可以是传统家访形式,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