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会分享开始走向深度学习□ 本报记者 褚清源
“可学,接地气;易学,能带回。”这是与会代表的普遍感受。
7月13日,首届全国分享式教学暨“孩子的天性与教材使用”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举行。与会代表先后聆听了3节原生态的“分享式教学”家常课。广西柳州市文惠教育集团教师黄萍说,家常课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让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的教学理念。
分享式教学倡导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主张以学科教材内容为情境,交流分享,忠实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一味地创设新的情境。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评课时说,分享式教学基于一种现实情境,让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然后独立思考,进而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独立思考、表达观点,还要学会倾听、分享,这是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态度,也是分享式教学的价值所在。
“学会分享是今后学生在职场中必备的能力,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职业息息相关。”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孙晓天特别强调,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他评价说,分享式教学将讲授式、启发式、探究式、先学后教融为一体,是很有价值的教学实践。
也有专家认为,分享不同于展示,展示是要经过精心准备的,展示的是已知的内容,而分享则侧重于思考性和生成性,学会分享更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分享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施教主体。”分享式教学理念倡导者任景业说。分享式教学为什么不主张有“难点”的预设?任景业解释说,所谓难点是学生在解决问题、奔向目标中遇到的障碍和困惑,难点与重点不同,重点是由学科知识、技能、方法等客观因素决定的,而难点是主观且变化的,难点会随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进程有所变化。因此,教师事前很难预设。
研讨会上,近200名教师相聚一堂,分享、交流自己的教育困惑和心得。
数学特级教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教师衡菊芳和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副校长朱凤书分别以《我们的实践与成效》和《把课堂还给孩子》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北京市朝阳区教研员孙家芳进行了主题为《分享教学之分享》的体验式交流。
分享式教学究竟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帮助?与会者一致认为,分享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能力、自信心、自觉性等,特别是对学生人格魅力的提升很有帮助。“教育改变终究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否则作为教师的我们很难适应当前的孩子。”衡菊芳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