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堂,教学依据是课本还是课标(六)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认为,讲完教科书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考什么教什么,以“书”定教,把教科书当成金科玉律的情况普遍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依据主要应是国家课程标准,但现实中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的情况少之又少,许多人至今还在“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层面纠缠不休。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教学究竟该依据什么?
课标是教学的“根据地”
学生、课标、课本是教学的核心要素,三者是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有机统一体。课标是“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学的航标和“根据地”。课本是“用什么培养学生”,是教学的重要载体。不依据课标的教学容易“眼高手低”,迷失方向,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脱节;而缺少了课本的支撑,教学就是“画饼充饥”,难免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流程应基于课标,以课本为抓手,做到以“标”定教,以本达标。只有切实抓住课标,在教改中才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
教学是教学生不是教教材,不是课本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循着课标和学生的步伐节奏,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适合学生就教什么,要切实从教教材向教学生转变。基于课标的教学不能被课本牵着鼻子走,要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教材,把当今时代发展所需要的、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孩子,有效地破解教材的滞后性难题,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向心力。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中心小学 赵侠)
厘清课本与课标的内在联系
课标是教学的总体方向和基本要求;教材的编写本身就是追求科学性、可操作性、简练通达,因而教材是对课标内容的具体化呈现,同时也是对课标的最好诠释。
事实上,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尝试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其自身对课标的认识与理解,从学科思想方法、学科能力、知识本体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变化,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高效的掌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学科思想,提高学科能力,这种诠释是从新的视角对课标进行二次加工。而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唯教材”、“照本宣科”现象,是对教材进行“陈述性”介绍,还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没有深入理解到教材与课标之间内在的联系,仅局限在利用教材事例对知识本体进行介绍。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 刘颜)
教学应依据课标
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厘清教学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就是要落实国家课标。我国依据课标实行了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目前中小学教材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只要师生选用符合课标,并通过国家审核批准出版发行的教材,无论使用哪一种教材作为教学依据,某种意义上都是在落实课标。
我们要理解目前实行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原则,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课程管理原则,倡导教师参与到课程开发与管理过程中,改变教师把课程当作教科书、上课就是教教材的观念,开发具有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满足多样性和差异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我们要深入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江苏省沭阳县东兴小学 程士杰)
本期话题:《教师角色,是教学者还是助学者》
欢迎您提供话题或来稿。
投稿邮箱:362149788@qq.com
来稿请注明“辩课”
截稿日期:8月31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