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炬 众行致远
“南有义乌,北有临沂。”山东临沂兰山区更是这著名的商贸物流城的核心,其人口多,教育规模也大。近3年招聘6000多名教师,仅2022年就招录了2400余名教师,拥有两万多名教师的兰山,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可以说艰巨且复杂。
11月1日,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开展新课标教研活动;2日,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丽在“兰山教育大讲堂”开讲;4日,兰山“三名”工程名班主任班线上成长活动举行……
近日记者发现,今年11月,仅“兰山师训”公众号展示出来的师训活动就有29场。是什么让兰山教师队伍具有如此活力?
“秘诀在于,我们找到了激活教师学习内驱力的兰山办法。”兰山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金锋说,“通过建设教师成长共同体集群,我们打造了一个教师集体成长的好生态。”
创新机制让教师去影响教师
兰山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付红军表示,近年来,兰山的教师来源广泛,成长基础和发展结构很不均衡,应届生、师范专业出身的比例也相对较低。
但教育的发展,常常需要“危”中觅“机”!2020年,兰山教体局整合专业力量,组建教师培训科。
王金锋说:“我们要以机制改革的主动,扭转教师发展的被动,唤醒每一个教师的成长内驱力。”
兰山区教体局教师培训科科长王维审至今记得履新后的第一场教师培训。一开讲,他就注意到主席台下坐在第一排的一名新教师掏出耳机开始听音乐、批改试卷。新教师解释:“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们都这样,只要遇到培训、教研活动,就改试卷、批作业或者备课。”
王维审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新教师的培养问题:“新教师来到学校,第一眼看到的教师是什么样的,他就会学样儿。”要想唤醒教师的学习动力,就得给教师一个有助于成长的大环境。
在进行顶层设计中,兰山教体局直面传统教师培训缺乏制度保障、教师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决定通过教师集群式学习共同体建设,探索教师专业成长和素养提升的创新路径。
“区教体局创新机制,让教师去影响教师。”付红军进一步提到,“把点状的、分散的、片段式的教师培训,做成一个持续的、稳定的、常态的成长活动,这就是我们组织共同体建设的目标。”
为此,兰山教体局谋划建立了“以三级读写团队建设唤醒教师成长内驱力、用三级学院搭建专业发展三级阶梯、用项目研究团队建设提高区域教育研究力”的教师发展机制。在这个布局中,各类教师成长共同体既独立常态化运行,又纵横交错、互为补充。
几年下来,围绕高素质教师培养,兰山形成了“每一个教师学习者都有抱团打气的学习团队、有明确清晰的专业研修路径、有高支撑力的研究机制”的区域教师发展新局面。
用“读写研”激发成长内驱力
“参加读写团队3年,同事说我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临沂五中教师陈晓燕在谈成长体会时眼中闪着光,“我不仅感受到完全投入某种活动时那种兴奋感、充实感和愉悦感,还在文本解读的深度、专科阅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上提升很大,阅读力变成了学习力。”
师训科成立后,兰山区发起了“教师读写素养提升行动”。先是依托王维审探索多年的教师读写组织“叙事者”团队,把兰山区爱好读写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了“叙事者兰山团队”,该团队逐渐成为叙事者团队的核心、管理中枢。在该团队基础上成立行政化的区级教师读写共同体——兰山书院。
兰山书院现有100多人,都是全区各校的教学能手或业务骨干。据区教师读写素养提升项目负责人王欣介绍,兰山书院通过每月共读一本书、每周提交一篇教育叙事、每月开展两次线上成长活动,建立了“共读共写共研”三项行动模式。
书院骨干迅速成长为兰山读写的关键人物,师训科激励他们到学校组建校级读写团队,用“读写研”唤醒、激发教师们学习成长的内驱力,用教育叙事写作进行教学成果的积累、反思和整理。
经过两年不懈推进,兰山书院已引领学校建起86个读写团队,而学校内部又成立小组,逐渐形成了“区级读写共同体(兰山书院)—学校读写团队(社、坊、队)—年级读写小组(室、班)”的区域教师读写推进机制,读写在全域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效能不断提升。
例如,临沂明坡小学校长孙桂卿组建“贤言·岁语”教师叙事团队,他们不仅在校内积极推进教师“读写研”一体化发展,还走进社区,开展“阅读进万家”和“家校共育人”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家长读写成长。而临沂十二中成立的“追光者悦读工作室”,还与临沂八中、三河口小学、柳青苑小学建立校际读写联盟,定期举办校际“读写沙龙”“读写论坛”。
兰山区教科研中心副主任房建全说:“读书的厚度决定了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高度,当教师在读写的路上乐此不疲,幸福而高素质的教师正在诞生。”
搭建专业成长三级发展阶梯
今年3月,明坡小学教师孙静蓉入选兰山区第二期“三名”工程。这些名师、名班主任或名校长培养对象是从全区筛选出来的骨干教师,他们将以“集中培训+常态学习”的形式度过3年共同成长时光。
“三名”工程实行班级制,孙静蓉进入名师三班,还被选为班长,与其他四名班委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她很快收到了兰山教体局师训科为“三名”人选制定的自主研修清单:每月读一本书、每月写一篇文章、每学期举办一次班级成长活动、三年完成一项课题。她和大家迅速进行了任务分解。截至11月,她所在的名师三班已开展了3期共9个阶段的主题学习活动。
“在班内,我们定期商讨班级研修主题、制定共读书目,看到了彼此成长的迫切。”孙静蓉说,“区教体局提供的培训课程很实用,我对教育教学策略、阅读、研究有了深入认知。”
“三名”工程在兰山的三级学院体系中,隶属于中间阶段的“兰山区卓越教师发展学院”,它与青年教师成长学院、未来教育家领航学院共同组成了兰山教师的三级发展阶梯。
“要让每个教师能够清晰地看到成长的轨迹和痕迹,看得到未来是什么样子,知道怎样一步步走向未来。”王维审说。
青年教师成长学院是具有奠基性的起点工程,3年一期,主要做两个阶段的教师培训:
一是对入职1至3年的新教师进行岗位适应性培训,区学科教研员负责学科能力提升,按学科依托区级名师工作室进行管理,名师培养人选担任导师。据青年教师成长学院项目负责人晁栋梁介绍,区级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职业理想与师德、学生研究与教育、学科理解与教学、专业发展与成长4个课程群。
二是对入职4至6年的青年教师进行扶持性培训,实行学校共同体管理,实行一校一品,列入教育年终督导。例如,临沂第八中学成立的“青年教师成长俱乐部”,开展了青蓝帮带等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精神引领、榜样点燃、专业提升。
三级阶梯的最高端是未来教育家领航学院。该项目负责人王媛媛介绍:“领航学院的学员主体为市级以上名师、特级教师,课程设置以项目研究、特色培育和品牌锻造为路径,遵循‘培用结合’的原则,为每个学员设立工作室,实现名优特教师潜心研究、合力成长、辐射影响的发展追求。”
目前,领航学院设置了33个名师工作室、4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和3个名校长工作室、1个特色工作室,工作室以主持人为核心,以学科教研员为责任导师,同时聘请学术导师,为工作室顺利运行提供了机制保障。
在名优教师的“培用结合”上,兰山创办了“兰山大讲堂”,目前已推出120余节面向家长、学生、教师的特色课程。“兰山大讲堂”在用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去影响人的同时,又推动名优教师提炼成果、形成主张。
三级学院通过共同体特点的梯级建设,改变了培训完即结束的状况。教师可以看到自己前面的目标,又有当前阶段的成长平台。
“三级学院模式也是一条反向引领序列,通过名优教师反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反哺青年教师,辐射带动教师全员成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王亚楠说。11月19日,她带着工作室骨干成员开启“学生居家学习问诊”活动,就“如何破冰居家学习期间的特殊亲子关系”这个焦点问题进行研讨,有效促进了教师在家校协作方面指导水平的提高。
的确,在兰山,三级学院的反哺链条很清晰:“三名”培养人选入驻新教师成长班级,特级教师等入驻“三名”学习班级担任导师,通过课程帮扶、专业品牌帮扶、课题帮扶等成为更多教师成长的发动机。
打造教师共研共享大平台
“今年我们成功申报了一个省级专项课题、省级校本课程,还有几项国家级的成果在参评。”
这是高远项目研究团队在2022年的研究成果,这个团队由高远带领临沂四中的十几名教师组成。这个团队在过去的几年里共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SCI期刊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6项;获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和教科研成果奖、11项市级成果奖;在2020年被评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团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