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建构区里的思维秘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一次班级参观活动中,大班哥哥姐姐在建构区搭建的“热闹的大街”,引起了中班孩子们的阵阵“哇”声。二壮:“哥哥姐姐也太厉害了吧!”嘟嘟:“我也想搭这个穿来穿去的马路。”罗罗:“我知道,这是高架桥!”宗宗:“我一下就可以搭出来!”回到教室后,孩子们的讨论依旧没有停止。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班的建构区也热闹了起来。

    针对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发动家长的力量,引导家长带领孩子考察大街的特点,通过拍照、实地参观、班级分享等,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勾勒出“热闹的大街”景象,并以特殊的建筑为抓手,为建构做好准备。孩子们先画好设计图,张贴在建构区的墙面上。

    为了解孩子们建构时的思考过程,我们打算在建构游戏中加入思维导图,一方面通过思维导图了解孩子们的建构思路,另一方面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孩子们提升建构水平。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和努力,我们一起在午睡室腾出了一块完整的建构区。同时,还准备了清水积木、雪花片,以及家园共同收集的奶粉罐、薯片罐、卷纸芯、汽车玩具等材料作为辅助材料。

    观察一: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

    罗罗:“你又过来了!这里是我先来搭的!”嘟嘟:“我在搭高架桥啊!你就不能让一让吗?”可可:“你不是说和我一起搭幼儿园吗?怎么又去搭别的东西了!”……

    每天,建构区总是不断传来孩子们的争吵声,一会儿是因为场地,一会儿是因为材料,一会儿又是因为分工……吵闹声不仅影响了正在建构的孩子们,也影响着其他区域的孩子们。我观察到中班孩子们合作意识较弱,自顾自搭建的现象比较多,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建构。怎么办呢?

    我引导孩子们思考怎么解决争吵问题。二壮提出,用一下树状图就好了。先分好今天你搭什么、他搭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做的事情,这样就不会引发争吵。果然,在二壮的建议下,建构区从“一盘散沙”变得“众志成城”。

    在一次建构活动结束后,建构小组拿着一张图纸,一边指着图上的分工一边分享。妍妍:“道路旁的树都是我摆的,这些绿色的杯子都是树。”二壮:“这些楼房都是我搭的,我用积木围成了一个圆,又用奶茶托把它们架了起来。”彤彤:“这些马路是我搭的,它们有上坡的地方,也有下坡的地方。”……

    就这样,孩子们解决了分工问题,也逐渐有了合作意识。在合理使用树状图的情况下,“一盘散沙”的问题得到了改善,他们能够明确分工、布局,寻找适合的位置进行搭建,并在自己的任务完成后将其进行连接,形成整体。

    观察二:从“平平无奇”到“错落有致”

    建构区终于安静下来了,但“热闹的大街”一点儿也不“热闹”,怎么办呢?这一天,建构区迎来了7位“建筑师”。搭到一半,妍妍就走到二壮身边,并对着他们搭的“马路”问道:“你们在搭什么?”二壮和嘟嘟听到后齐声回答:“我们在搭‘高架桥’啊!”妍妍听到他们的回答后笑着说:“我觉得你们搭得一点儿都不像,我看到的高架桥都是架在路上的,有高有低的,而你们的是贴在地上的!”二壮听完低下了头,嘴里说道:“可是我又不会搭高高低低的……”

    怎样才能使“高架桥”变得有高有低呢?教师鼓励孩子们用圆圈图将这个问题记录下来,并在评价分享环节一起讨论,解决困惑。大家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高架桥纵横交错的特点上。从高架桥的图片中,孩子们发现搭建不仅仅是简单的连接,还需要用到高低不同的“柱子”,将“马路”架空。孩子们借助圆圈图,将问题呈现出来。此后,二壮搭的“高架桥”再也不是平平的马路,他用奶粉罐、纸芯筒错落有致地架空,曲折的“高架桥”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车”。

    圆圈图帮助孩子们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建构区也从“平平无奇”变得“错落有致”,离“热闹的大街”更近一步了。孩子们利用圆圈图将建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教师的鼓励下,经历了从发现问题无所作为、缺乏思考到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主动解决。

    观察三:从“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

    除了高低错落的“高架桥”,“热闹的大街”也需要一些其他建筑。孩子们继续尝试着,经常把建构材料堆得满地都是。

    罗罗手里拿着一张“动物园”的建构设计流程图,他来到建构区的第一件事就是抱来许多纸筒,将其堆叠起来,并将拱形积木放置其中,又用长条积木以及纸筒铺成一条高低错落的“路”,并在“路”的尽头围了一个正方形的“停车场”。接着,他将一块长条积木竖立在“路”的旁边,并在顶上加了一块方形插塑积木,以此作为“动物园”里的“餐厅”。最后,他将一箩筐的“动物”和“车子”分别摆放在“房子”里和“路”上,并用架空的方式,将三块相同长度的长方形积木拼成了大门。

    流程图将孩子们的搭建过程可视化,不仅高质量再现了拼搭的流程,还使建构游戏展现出更强的创造性,激发了孩子们爱思考的天性,使搭建过程从“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

    “热闹的大街”从大班教室搭到了中班教室,尽管中班孩子们在建构技巧上还无法达到大班孩子们的水平,但思维导图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了建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藏在建构区的思维秘密也在小小的图里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中海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