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桥外传
文重桥曾用名樟成桥,坐落于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东垟村,其前身是屡建屡毁的水尾桥,因其地处东垟村村尾,故过往行人称其为东垟桥。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泰顺,先民逢山开路遇涧搭桥,东垟桥与大多数廊桥的最初使命一样,都是为了方便出行。
说起文重桥的演变历史,可谓回环九曲。据林氏族人回忆,东垟村在明朝时称“桃园村”,当时有茂盛的野生桃林,每年桃花盛开时节,桃园村就沉浸在一片粉嫩的世界里。村西南和南方有溪流汇合进入美如梦境的桃园村后,即成玉溪。玉溪流经区域的村民前往温州等地,都要从水尾桥经过,该桥可谓“要隘”。
追溯水尾桥的前尘往事,不能不提东垟林氏家族中的一个人:林晴霁。古时的桃园村,林氏族人建桥、修庙、铺路等公益事宜,一般由本族各家轮流主事,这对主事人家是一件功德无量且能修来福报的好事。在水尾桥屡建屡毁的岁月里,林氏族人惋惜着林晴霁这一脉人丁不旺,其余相同辈分的族人人口已上四五百,林晴霁这一脉才几十个人丁。基于此,林氏族人决定水尾桥的修建由林晴霁主事,寓意不言而明:通过修桥造福他人,换来庇荫人丁兴旺。
彼时已是清末,桃园村早已更名东垟村。林晴霁是东垟村的文化人,眼见木桥毁坏,行人无法正常出行,也曾多次考虑重建木桥,但苦于囊中羞涩而无头绪。到了民国八年初夏,由于樟脑油使用普及,樟树价值高升,林晴霁便将玉溪上游其先祖种植的樟树砍伐出卖,得三百两银子。有了这笔钱,加上林氏宗祠的拨助,林晴霁便相度地势,于旧址下游重建水尾桥,并于民国十年竣工。
桥竣工后,族人一致认为:砍下贩卖的百年老樟树功不可没,于是将桥更名樟成桥,有时任泰顺县知事黄中所作“桥序”为证:天下无弃材,要在得其实。天下无难事,要在有其志。林子薪贻世,居邑之东垟,蓋自宋迄今千余岁矣。云山四面而溪,横贯其中,风景佳绝。惟届春夏之交,溪涨水溢,两岸行人,道阻莫济……
樟成桥北侧廊屋呈封闭状,南面廊屋廊裙之上敞开,站在桥上可眺袅袅玉溪水、东枕群山的东垟村等景致,林晴霁的心情自然愉悦,于是为此赋诗一首:桥板跨玉水,石磴过岩腰,路绕枫林外,秋时叶潇潇。溪流潺潺响,互答似笙箫,闻声终日坐,顿觉静无聊……樟成桥上除了桥序和林晴霁的五言排诗外,另有一篇林晴霁诗文,由于年久失修多处字迹模糊无法辨认,但细细揣读行文,建桥的艰辛依旧历历在目。
樟成桥的基本结构和所有廊桥相似,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该桥为青石桥墩木梁廊桥,属一墩两孔式木平廊桥。桥面分为11开间,全长27.5米,桥宽4.2米,净跨22.4米。该桥横跨在玉溪上,东西走向。屋檐左右两端为歇山顶,中间梁架稍提高,屋顶为悬山顶,皮条脊。桥屋用柱46支,梁架为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构作。
建桥艰辛,功德福报却在不断传递着正能量:林晴霁多行造桥等善事后,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他膝下养育五子四女,个个成器不俗。
另外,有一个与樟成桥相关的趣闻,在林氏族人中口耳相传至今。樟成桥建成后,济南郡的林氏后人用桥上的一些秘密辨认宗亲:如果两个林姓人相遇,其中一人便会问“你姓啥”,答“济南郡林氏”,紧接着问“筱村东垟碇步有多少步”,如果答“48步”,那么继续问第三个问题“樟成桥有多少根柱子”,如果对方还能给出正确答案“36根”,就是宗亲。
一直以来,被人们习惯性称为“东垟桥”“水尾桥”的樟成桥,2005年在泰顺县文物调查时确定名为“文重桥”,与玉溪下游“文兴桥”呼应,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水尾桥、樟成桥一路走来,终以文重桥之名落户于国家桥梁史。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泰顺县育才初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