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能引发高中课改重新定义
最初,我们引进北京大学副教授郭文革领衔的“数字化阅读”课程,也不是十分重视,把它当作一件平常的“课改小事”。但是,两年下来,我们对此事“肃然起敬”,对它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涉及高中与大学如何建立新型的“教育关系”,包括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的“教育关系”;涉及对高中课改的重新认识和如何重新把握;学生在课改中如何突破原有课堂的定义。我以为,它可以产生“核裂变”效应。
“自己是拔不起自己的”,谁见过一个人把自己拔起来的?就得别人把自己拔起来、拉起来或托起来。“萝卜煮萝卜还是萝卜”,同类事物在一起,不会产生根本性变化。“坐在飞机上看天下”,晴朗之时,大地一目了然,这座山与那座山,山南山北,每条公路上的车行车驶,清清楚楚,是与在山里行走时完全不一样的视野与境界。“数字化阅读”课程实施后,面对效果与反响我思考良久,用上述三句话来表达,最贴切不过。高中课改做了许多年,还是在一定的封闭圈子里“自我突破”。审视我们的课程改革,多在自成体系的“高中领域”进行,少了“大学领域”的实质性关注与参与。“数字化阅读”课程,却是大学关注高中、大学领域主动衔接高中领域、大学教师深入高中教育的先驱性举措。
多年来,高中与大学自成体系,相互封闭,几乎没有任何课程衔接与沟通。我一直认为,高中需要大学精神的引领。一所有品味、有品质的高中,一定需要大学在“背后”支撑。当年,许多著名中学都是著名大学的真正“附中”,这个传统被忽视,大学与高中体制性隔绝。过去,许多大学名师都在高中兼职,如蔡元培、胡适、朱自清、苏雪林、叶圣陶等等,都是实质性地给中学生上课。如今,这一传统同样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小个子”在被封闭的“小天井”里,看不清外部的世界,整天做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如何才能有一个根本的突破性变化与变革?
“数字化阅读”课程,学生所呈现的状态令我们惊讶,那是平常课堂或课程中见不到的。北京大学考试院院长秦春华一再对我表示,要组织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招生办主任,来看看现在的高中真正的教育状态,听听高中校长在想什么?他们又在做什么?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不能只满足于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遨游,还要提供给他们存在无限可能的未知世界,让他们去自我发现。而北大的“数字化阅读”课程恰巧提供了这种可能,这项改革可能引发我们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刻反思,或许会重新定义。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