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学课堂变形记——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初级中学走进课改深水区的细节
有时候用数字说话会更有说服力。比如,一所乡村中学的中招成绩单是这样的——
2014年中招考试成绩全县第四名,而入校时成绩全县第26名;
2015年中招考试成绩全县第一名,而入校时成绩全县第16名;
2016年中招考试成绩全县第四名,而入校时成绩全县第21名。
更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这里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几乎很少有不及格的,更准确地说,这里已经没有了所谓的“差生”。
这所学校的名字叫景安初级中学,是位于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的一所乡村中学。一所乡村中学何以有如此高位攀升的成绩?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县教育局的关注。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来了,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来了,副局长金海清来了,市教科研中心主任陈杰来了……
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领导只关心分数,他们更想求解这所乡村中学取得高分数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调研结果让不少领导和专家暗暗点赞!原来成绩好只是表象,好成绩的背后是因为这里师生的课堂生活方式变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与当年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一样,同样是乡村中学,同样面临发展困境,同样因为课改,同样有一位“勇敢”的校长。江苏这块教育热土上又诞生了一个演绎乡村教育传奇的学校。
课堂活了
每天早晨,从问题出发再回到问题中来的课堂生活,会在景安初中不同的教室次第展开。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以合作学习为特征的新课堂。他们的许多习惯变了,表达变了,更重要的是,脸上洋溢着阳光的笑容。有老教师发自内心地说:景中的课堂样态真的变了。
课堂活了!课堂更开放了!开放的课堂,教师和学生都打开了一扇窗。在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安心地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和问题,教师可以遇见更真实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景安初中的课堂有一个朴素的名字叫“问题伴学”模式。按照校长孙刘华的解释,它的第一层含义是伴随着问题学习,使学习始终处于思维碰撞状态,在预设问题、解决问题、再生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第二层含义是在问题相伴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式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伙伴式学习。
但在5年前,你可能无法想象这里的课堂有多么封闭。
“为什么要选择改革课堂呢?”
“过去想提高教学成绩,只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即可,一是延长学习时间,二是单位时间内增加学习强度。”孙刘华将传统教学比喻为乡间小路,他说,在这条路上依靠加班加点,肯流汗总能见成效,只要努力一把,就能走在别人前边。“但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见了,我们需要在课堂上找到学生丢失的核心素养。”
7年前,刚刚到景安初中上任不久的孙刘华,向全体教师抛出了谋变课堂的想法,遗憾的是,教师们并不买账,相反有一种强烈的畏难情绪。原来,几年前学校曾经搞过一次课改,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搁浅,所以现在重提课改,教师们不知道到底该从何改起。
“教师们的这种心态可以理解,那种折腾式改革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孙刘华说。
孙刘华并不急于推动。他深知,课改需要时间厘清更多的认识,需要时间重新调整教与学的关系,需要时间唤醒教师的课改自觉。
课改不是试错,而是行动研究。孙刘华始终强调,课改绝不能拿学生做试验品。于是,他将研课作为自己每天的常规工作。每次听课,他都用最简易的照相机拍下师生课堂的瞬间,并写出详细的课例分析,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来,邀请教师们一起进行研讨。每次,当教师们拿到一份课改分析资料时,他们都知道校长又熬了一个通宵。就这样,一年多的课堂分析,5万多字的研究成果,都是孙刘华在夜深人静时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出来的。
在景安初中教学楼的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一个展板,上面详细解读了课改如何通过“行政跳水,骨干试水,教师游水,学生戏水”走向深水区。孙刘华的课改信念是,负责任地走进课改深水区。
然而,一路走来,景安初中的课改走得并不容易。孙刘华常邀请教师进行“一课两上”活动,同样的内容在两个班级用不同的方式教学,然后原题进行测试,结果两个班差距很大,使用新授课方式的班级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授课方式的班级。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进入了课改行列。
过去我们谈教学一词,大家想到的主语是教师,后来我们又说是教师教、学生学。今天,景安初中表达的“教学”又有了新含义,包括“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教其他学生学”“教其他学生自己学”等。在景安初中,“教”成了更好的“学的方式”。
孙刘华曾经在微信里分享过一段话,“我喜欢,有一种心态叫积极,有一种神态叫思考,有一种状态叫努力,有一种姿态叫奔跑”。“积极思考,努力奔跑”正是孙刘华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做人做事的写照。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景安初中才缔造了课改传奇。
课堂静了
6月29日,景安初中的校园里,学生正在考试。为了能让记者看到景安初中真实的课堂样态,学校临时通知已经毕业的初三学生上了一节戴望舒的《雨巷》,执教者是语文教师孙云云。
孙云云是一位课改的先行者。在这堂课上,独学、合学、展示、追问、质疑、点拨,在课堂有序展开,课堂上少了“满堂动”和“满堂说”的现象。每一个小组都能品出自己喜欢和有疑问的诗句,我们可以轻易看见什么是真实发生的学习。
记者在后来的交流中得知,景安初中早已不再追求那些热闹的课堂。“让学生静下来,关注自己的思考,是我们课堂的一个新转向。”孙云云说。
学会倾听是景安初中在课堂着力培养的一种学习素养。当学生太习惯于表达自己时,往往会忽略倾听别人,如果倾听不到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思维碰撞。仅就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景安初中就确立了10个问题,即“倾听十问”。一问:猜猜他说什么?二问:信息来自何处?三问:与我有何不同?四问:表达是否正确?五问:叙述是否全面?六问:过程是否清晰?七问:是否有理有据?八问:互动是否有效?九问:能否更好陈述?十问:是否需要提炼?
“合作学习与充分展示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其中学会倾听是师生共同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课堂上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深入思考,才能思维碰撞,才能质疑问难。”孙刘华说。最近,孙刘华一直在研读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的《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书中的不少观点让他明晰了深度课改要关注的细节。书中关于倾听学生的发言谈到了三点:一是认识该发言是文中哪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学生哪些方面所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发言同该学生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
从过去的静到后来的活,再到今天的静,景安初中的课堂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这个原点已经不是昨天的原点。一路走来的教师和学生都知道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在通往课改深水区的路上,他们的方向更清晰了。
“从打破静到回归静,我们学会了系统还权,真正将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而不仅是将时间还给他们。”孙刘华的这句话又引出了一个景安初中的另类创意。
有专家曾说,教师应该开放自己的心灵,尝试去依赖学生,就像学生依赖教师那样,把命运的一部分交托给对方。
景安初中的课堂上,托付给学生的事情有许多,但课堂远不是还给学生这么简单。他们将学生纳入教研队伍,让学生参与评课,并且是与教师同台评课,为改进课堂提供更多全新的视角。许多时候,来自学生的声音真的让教师们感动:有太多的课堂智慧来自于学生的直言。
景安初中每周一次的师生研讨课,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教学责任人轮流进行,一个班在台上上课,全年级学生在下面同步参与,边观摩、边学习、边思考。研讨课结束,由学生评课。评课的学生要说清楚,我是怎么做的,他比我好在哪里,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学生评课,促使展示的班级在课前进行必要的培训,而评课学生要依据学校评课表的各要点进行观察,实质上这也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
孙刘华一直有一个心愿,建一个“梦想书屋”,让学生有一个可以安静读书的地方,这个愿望在2014年实现了。可以容纳200人同时阅读的梦想书屋成了学生双休日最喜欢的去处。建这个书屋,孙刘华有特别的用意:“课堂的精彩瞬间一定来自课外,让学生在课外读到他们想读的书,这样的阅读文化可以更多地反哺课堂。”
景安初中的校园里有一方池塘,首任校长佘殿为它取名“半亩方塘”。孙刘华和学生一样经常喜欢在这里走走,他的许多课改灵感都来自这里。
课堂实了
符永平,南通市教科研中心负责初中课改工作组的数学特级教师,曾先后50多次深入景安初中的课堂听课研课,对于景安初中的课堂经验如数家珍。他最欣赏景安初中探索的“前置补弱”经验。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后进生现象。后进生问题往往制约课堂效率,如何有效激励后进生在课堂积极地学起来,景安初中提出了“前置补弱”的办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