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堂管理应从一维管理走向多维管理,从结果管理走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管理,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强权、冷漠、威压的“官本位”管理走向民主、亲情、信任的服务管理。相应地,课堂要实现精细化策略、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单元内容对应单元要求解读的内容有:本单元内容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贯穿本单元内容的主线是什么?辅线是什么?主题下有几方面的小主题?单元内的篇、章、节各承担了哪方面的主题思想呈现任务?本单元内容组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能归纳出一般规律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修辞方法、解题方法?它们的共性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本单元内容选材有什么共性?有什么不同?你能对其中的材料进行替换变动又不影响主题吗?本单元有多少基础知识训练内容?有多少生成训练内容?有多少感悟理解内容?本单元需要突破的问题有几个?怎样突破?本单元课标要求有几条?能够与相关方法、内容、问题对接吗?你能谈谈编者的编写意图吗?让学生仿编本单元内容,积累拓展训练内容。要求对以上问题列表呈现。

    篇章内容对应课标要求解读的内容有:拆解教材结构,画出结构图;拆解教材内容,归类清点,列表呈现;本篇章课标要求有几条?基础知识生成训练有几条?感悟理解各有多少条?哪个课标要求是内容主线?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难点?突破点选在哪里?本篇章解决主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还有什么方法?各个材料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本单元内可对比联结的其他内容有哪些?本篇章经典性内容方法有哪些?能说明其中的方法、特点、密码吗?让学生仿写、置换、调整教材内容又不影响主题吗?本篇章基础知识有多少?生成训练有多少?理解感悟有多少?本篇章与本单元其他篇章相比在一般模式上有何区别?

    【方法2】集智备课

    集智备课有5种方式。方式之一:个人“初备”—备课组“集备”—个人“复备”—课上“续备”—课后“补备”;方式之二:初备—集体交流—形成“共案”—“共案”的个性化处理;方式之三:主备人备课—集体研讨—个性化导学案—集体反思;方式之四: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个人反思; 方式之五: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集中备课抓好“五个方面”:其一,站在“学者”角度进行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联结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个性化解读等;其二,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其三,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其四,说明问题设计及意图,对课堂有效生成性问题的预案准备;其五,提出备课时的困惑和问题。

    个人“复备”(个案)突出“备学情”;课上“续备”(续案)突出备生成;课后“补备”(补案)突出“备反思”。

    【方法3】梳理课堂境界、好课标准

    课堂有三重境界:生动型,教师讲得生动(讲授式);互动型,教师主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是为教服务的(互动配合、启发式);自主型,学生小组主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是为学服务的(发现、探究式)。

    评判一节课的优劣有哪些维度呢?好课是流程清晰的课,是看得见思维痕迹的课。好课堂里出故事、出性格、出精神、重体验。

    好课的十个视角:(1)从教学的出发点看:是学科意识,还是课程意识?是教学意识,还是教育意识?是教书意识,还是育人意识?(2)从课堂的立意看:是教师教会的课,学生学会的课,还是学生会学的课?是教师讲得生动的课,师生互动的课,还是让学生更好发挥能动性的课?换言之,是抱着学生走的课,扶着学生走的课,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走的课?是单一传授知识的课,培养思维、启迪智慧的课,还是点化生命的课?(3)从学习目标的设计看:是教师或教研组(备课组)研究预设的学习目标(目标公有制),师生协商制定的学习目标(目标股份制),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起点、兴趣、需求自我制定的学习目标(目标私有制),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一定的知识、技能、方法的储备后,与其他同学一道研究新问题而动态生成的学习目标(目标资本联营)?(4)从探究问题设计的层次看:是教师提问、给方法,让学生得出结论?是教师给问题,让学生找方法、得出结论?还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问题、找方法、得出结论?(5)从课堂流程看:好课=真正自学+需求合作+有效展示+升华点拨+对症练习。(6)从师生在课堂的作用看:学生单纯是课堂的消费者?学生不仅是课堂的消费者,而且是课堂的贡献者?学生是接受知识,还是发现知识?学生是单纯传承知识,还是兼顾创新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主角、知识的化身、课堂的控制者,还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点燃者、生命的点化者?(7)从课堂氛围看:课堂是只有温度没有高度?还是只有高度缺乏温度?还是既没有温度又没有高度?(8)从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看:是教学辅助?是与学科整合与融合?是为教服务,还是为学服务?(9)从课堂教师的教德与学生的学品看:看课先看德,议课先议品,好课必有好的教德与学品。教德包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等,学品包括学会倾听、学会谦让、不打扰别人等。(10)从教学的成效看:应追求效率、效果与效益的全面提升,同时还应追求学习力、学习品质与课堂幸福指数的和谐生长。

    【方法4】赏析、揣摩名师名课的课堂实录、课堂视频

    双循环赏析揣摩课堂实录:首先让教师在认真阅读课堂实录、整体观照实录、提炼实录基础上,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然后进一步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我称之为修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上得了天”,即学思想;还要让教师“下得了地”,即学技术。把教学理念还原成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再还原成课堂实录。

    在对比中学习名师课堂视频:首先让教师在不看视频的基础上,思考假设我上这节课会怎么上?写出自己详细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其次观名师课堂视频,揣摩名师的课是怎么设计的。再次思考名师设计背后支撑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最后,比较两种设计异同,借鉴吸收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与课堂视频微格学习:借助播放中的暂停还原功能,对名师情境导入、问题设计、课堂用语、课堂评价、教学机制等环节,进行微格揣摩体验感悟、反思。采用“我会怎么做、名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四问法进行。还要通过实录与视频对比,深入思考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课堂实录。当然,也可以让教师归纳名师课堂的共同基因,提炼归纳名师的艺术风格及人格魅力。

    (作者系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