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七日谈 43女排夺冠向教育扣出了什么“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的消息令人激动。此刻,依然清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女排姑娘们曾经让身处校园的我们萌生了多少壮志豪情,激发了多少理想主义下的家国情怀……今天,深深感受到女排再夺冠所激起的举国欢腾之外,也读到了更多目睹女排起起伏伏后的沉静思考。作为一个教育人,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尽管在名称和民族责任感、拼搏精神上依然一脉相承,但今天的中国女排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女排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从管理形式、训练方式、团队面貌、个人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郎平今天所带领的中国女排,至少打破了一个被某些学校特别是那些被称为“高考工厂”的学校奉为圭臬的神话:封闭式管理、高强度训练,才能出高分数和好成绩。新一代中国女排用实践证明:好成绩需要眼光、视野、心态,而这些需要的是历练、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看到女排姑娘们美丽大方的笑容,看到她们快乐欢唱的视频,看到她们在比分处于劣势时“疯”起来扣球的英姿,你会发现,这是一群与同龄人一样爱生活、爱美、爱玩、爱闹、爱时尚的年轻人。正是郎平的人性化管理,给了这群年轻人宽松的环境,让她们在艰苦训练之余,还保持了年轻人所有的美好,才有了在赛场上爆发的潜力和后劲。而回顾有的学校,在封闭管理、高强度训练、“靠血拼出高考成绩”的同时,却忽略了给学生开放的空间,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后劲不足视而不见。

    女排夺冠再次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减负和快乐成长。世界冠军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取得的,中国队激战荷兰队3:1获胜后,郎平鼓励队员:“打一分赚一分,一分一分咬着牙顶,你死我活的。”女排的成绩就是这样咬着牙顶过来的,是拼出来的、是平时的艰苦训练换来的。这又让人想到教育圈,学前教育一强调防止“小学化”、基础教育一讲“减负”,某些让孩子玩、让孩子轻松、让孩子快乐的言论,慢慢蜕变成将教育评价庸俗化,某些教育也渐渐走向“不学无术”的极端。忽略了教育是有思想和专业含量的,教育就是人为干预和引导人的成长的;忘记了教育对孩子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孩子该学习时也讲多玩耍,既耽误了孩子,也玷污了教育

    女排夺冠,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郎平在答记者问时说。这让人想到有的教育培训,讲“心灵力量”,讲激情、讲热情,就是不讲专业。刚刚看到一位负责教师工作的同志写的一段话,很有同感:“新教师的培训取得成果,有人说,主要是这帮年轻教师有激情。殊不知,单靠激情根本领导不了这支队伍,主要是靠决策与管理……不懂技术,只能说精神;不懂管理,只能说激情;不懂内涵,只能说口才。面对落霞与孤鹜齐飞,他只能说‘哎呀,天上好大一只鸟’。”精神是需要的,但还是要“靠过硬的技术,要有过硬的心态”。教育的发展,同样如此。

    从当年挑大梁的主力队员到放弃国内“看得见的道路和未来”去国外学习,再到在国内外不同的排球队担任教练,郎平这个“好老师”经过不断历练,用技术、爱心把宝贵的经验转换成获得成绩的法宝,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优秀教练。可以说,如果没有郎平这个“好老师”,就不会有中国女排今天的新辉煌。“好老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是影响学生人生的关键因素,相信每个为人师者都会从郎平身上看到“好老师”的影子。

    从郎平个人角度,她的成长也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教育思考题:今天,我们的学校该怎样培养学生?陶西平先生讲学的时候曾经举过郎平的例子,郎平毕业于北京朝阳中学(现在的陈经纶中学),当年学校如果怕她练球影响学习成绩而采取不支持的态度,那结果可能就是:我们又培养了一个各科成绩合格的学生,而少了一个世界冠军。

    该如何看待封闭式管理和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该如何看待减负和快乐成长,该如何看待精神激励的力量,该如何看待“好老师”的作用,该如何培养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这一枚枚女排夺冠向中国教育扣出的“球”,大家接得住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