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学习真实发生,你看见了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旦发现真实的学习,人的世界就被打开了。此次听到的主题报告,都可以叩问这个主题。

    严华是二年级的一位全科教师,她给我的一个启示是,教师的内动力从何而来?这使我想起一句话:淘汰人的从来都是工具,而不是年龄。我们每个人,包括我在内,都是原有系统的既得利益者,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已在原有的工具系统中形成惯性,改变意味着砸烂一切。在犹豫和恐惧中,新的竞争者已经“刀逼颈部”。而学生就有可能是其中一类新的竞争者,他们在不断向我们提出挑战,怎么办?严华告诉我们,她在不断挑战自我,去摆脱一种经验和路径依赖。

    严华还给我们带来一个全科教学的新视角。要实现这样的全科教学,也许会有两种或多种路径。第一种就是她所展示的,从一门核心学科切入,链接到自然、科学、地理、美术等学科,最后又回归到她最擅长的语文。由此实现了从一个传统语文教师到一个全科教师,再到一个全人教师的转变。另一种路径,就是主题带动的学科之间的整合。这两种路径的核心都在于全人培育,而不是全知识传授。

    王贺讲述了如何通过给学生提供“VIP”服务,改变目中无“人”的教育。一次测验结束,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她尝试运用新技术为学生提供帮助,这已经很不错了。但王贺进一步揭开了这个现象的面纱,在教师的眼里可能依然只有那道题,只有那个分数,而没有看见真正的“人”。她从这一点出发进行反思,反思如何看待具体而真实的学生,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节奏改变自我,进行特供式教学。

    王贺同时启示我们,如何真正看见那个具体而真实的学生?说到底,还是教师有没有大量的策略让学生暴露出真实的自我。为了认识学生,王贺先做测试,把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学生进行归类,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这样设计后,孩子们再一次暴露了自己的真实学习状况,她根据新情况进行二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取经验,最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合适的学习设计。

    杨清是八年级生物教师,她一开始按自己的想法设计学习任务单,结果发现了问题。她不断归因,明白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产生了冲突,于是她又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任务单,结果发现,这样确实能够引爆孩子们的兴趣点,但有时不太可控,课堂效率不够高。接下来,她设计了可灵活调试的连载型任务单。这告诉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通过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

    杨清同时启示我们,允许给学生、给自己多一点改进的时间和调节的空间。他们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是一回一回地、不紧不慢地在发生、归因、改进。不能期待教学一次性就有很完美的结果,而是要不断去发现不完美,这样才会产生创造的张力。

    (作者系上海教育杂志社副总编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