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课堂: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推荐理由:作为一所创办仅4年的新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用学思课堂撬动学校内涵发展。

    学思课堂围绕让学生自主成长的核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注重思维碰撞,注重思维过程,注重思维训练,抓住了课改的核心。

    与其说学思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不如说是一种课堂思想,一种教学策略。

    有人说,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同样,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最适合的课堂。只要有教育,就有教育改革;只要有课堂,就有课堂改革。只有在不断改革中,才能不断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构建最适合的课堂。

    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创办于2012年8月,是北师大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区域合作项目。从办学第一天起,学校就高度重视课堂建设,在新课改理念引领下,着力构建“学思课堂”,将学生“静静听讲”的传统课堂,变成师生双向“互动”、生生多向“合动”的新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

    着眼“一核心”:让学生自主成长

    对学生而言,“教学”是被动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真正的好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富于活力的课堂。学思课堂从学生的主动性出发,始终着眼一个核心,那就是让学生自主成长。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围绕主动、生动、互动等内涵,构建活力课堂,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自主学习,和谐发展。

    课堂以活动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探究、讨论、展示、辩论、表演、演讲、演算、实验等主体性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体验成功。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导演和观众,适时指引方向,恰当点拨评价,为学生的“学”呐喊喝彩。

    课堂靠学生主动推进。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有序推进,淡化或隐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注意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充分思考、合作学习、有效探究,变教室为学室,将课堂打造成主动学习的乐园。

    课堂形式生动活泼。打破传统的座位安排,或分组围坐成花瓣形,或相向而坐成谈判桌形,或以课堂中点为圆心成环绕形,或以纵式排列成接龙形。根据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加趣味,让学生乐于学习,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多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声画结合、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演示,灵活运用简笔画、插图、影像资料,让课堂形式丰富多彩。

    课堂因子和谐互动。课堂主要由教师、学生、文本三种因子构成,只有这三者和谐互动起来,课堂才能精彩有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充分彰显学习是一个交流、合作、对话的互动过程。课堂呈立体式、多向性,多种因子有机影响,形成教与学的有效合力,并适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恰当连接生活。

    着力“两个会”:会学习会思考

    学生要实现自主成长的愿景,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那就是“会学习”、“会思考”。学思课堂正是以这两个基本条件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思维发展,为学生可持续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会学习”侧重于两个转变、两个培养,即转变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灵活的学习方法。观念是行为的统帅,只有学习观念转变了,学习行为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我要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才是真学习”等新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只听只记”为“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学习方式决定学习效率,从教师指导下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变,变“依葫芦画瓢”式学习为“创造性”学习,注重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习惯影响成长,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讨论、探究实践等主动性学习习惯。课堂学习的重点不是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学会多少方法。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成长才能成为现实。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学思课堂的外显特征。

    “会思考”侧重于思考自觉的培养、思考广度的拓展和思考深度的深化。思考自觉包括思考意识自觉、思考行为自觉。换言之,课堂上学生的大脑要始终处于开启模式,呈现活跃状态,思维在不停地运转。思考广度的拓展,主要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由个别到一般,使学习进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思考深度的深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归纳、提炼、总结,透过材料看规律,透过知识学方法,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由学习到生活,思考实践性、创造性问题,探索科学原理,了解生活奥秘。学思课堂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线,进行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融合分析思维、归纳思维、演绎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辩证思维的训练。注意思维激发、思维导引、思维活动、思维拓展、思维提升。重思维碰撞,重思维过程,重思维训练,是学思课堂的内在特征。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会学习”、“会思考”二者有机结合,合二为一,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突出“三重点”:问题导航、少教多学、学思结合

    “问题导航”是学生学习的“指向灯”。学思课堂教学,是互动性启发式教学,用情境包裹核心问题,然后层层展开,让学生在分析、思考、探究、研讨和运用中学有所获。情境包裹核心问题,体现人文素养与学科素养的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恰当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导航问题有两类: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预设性问题来源于教师课前设计,核心问题设置是否准确,直接决定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完成。生成性问题来源于学生预习或学习中随机产生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根据学习目标作出筛选和整合,并与核心问题有机关联,开展有效性学习。注意将核心问题“化大为小”、“分解拓展”,形成“问题串”、“问题链”乃至“问题群”,既有利于学生的针对性探究,又有利于学生的多向性思维。由问导入、以问启思、因问寻法,是学思课堂的导航流程。

    “少教多学”是导学组织的“紧箍咒”。学思课堂主体是学生,导学组织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教中心变学中心,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学、学生思。“少教”是指教师除必要的问题导入、点拨评价外,少些存在感、干预性。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情境或搭建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当然,教师要关注生命个性,激发学生自信心,点燃学习热情,呵护学生心灵;要尊重课堂生成,善待学生的不同观点,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给予积极回应。“多学”是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时间要多、学习活动要多、学习形式要多。与“多学”相伴的是多思。知识由学生自主探究而获,会理解更透彻,并经久不忘;方法由学生自主提炼而得,会掌握得更灵活,并熟能生巧。学为主,教为辅,是学思课堂的组织特点。

    “学思结合”是学思课堂的“花之蕊”。会学习、会思考是学思课堂的两个基本点,缺一不可。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也是学习。要立足学科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不论是自学、对学,还是群学,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绽放思想。思考不是空想,更不是乱想,必须围绕学习目标,在问题引导下,有比较、有联系、有类推、有演绎地思考,善于发现规律,明确本质,分析问题根源,探求解决思路,明确答案,总结方法。以课本学习为例,在问题驱动下,学生先自主学习,将课本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分析综合和归纳整理,思考问题本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然后与同桌或同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所得,与同学的思维发生碰撞,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形成共识。若还有疑问,思而不得,可向教师提问,寻求智力支持和方法帮助。边学习,边思考,拓展课堂空间,关注思维发展,是学思课堂的精髓。

    学思课堂没有固定的课堂模式,可以是三步式、四步式课型,也可以是五步式课型。不管课堂分成几个板块,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问题导航,少教多学,学思结合,本质是让学生自主成长。学思课堂要让学生变“静如处子”为“动如脱兔”,充分动情、动心、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使课堂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从这个意义来说,学思课堂也是一种课堂思想,一种教学策略,切合新课改实质,是可行而有效的。

    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也就活起来了。在学思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能落地,就一定能绽放出更多的精彩。

    (作者单位系(海南)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

    专家点评

    课程改革最终要通过课堂呈现,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和检阅场。新理念、新课程、新考核、新评价,都应或隐或显地表现在课堂。课堂形式应该多样化,但万变不能偏离其宗,本质要以学生为主体,着意于学生自主、全面、和谐成长。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研发的“学思课堂”,抓住了新课堂的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活动,化繁为简,从“学习”和“思考”两个根本点入手,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方向正确,定位准确,是很有价值的课改实践,值得学习和借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