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自由放牧——读《为人文教育辩护》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人文教育辩护》一书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担任《时代》周刊特约编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是印度裔美国人。

    法里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带着对美国的向往,考取了耶鲁大学历史专业,向人文教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然而,对人文教育理念产生浓厚兴趣的法里德发现:“在美国,人文教育似乎并不怎么吃香,经典的人文教育几乎没有人来倡导。”

    有数据表明:2012年与1971年相比,美国大学本科学生选择商务的比例从13.7%上升至20.5%。“人文教育的理念在今天似乎失去了说服力,推崇它的人需要极力为之辩护,而反对它的人则确信这最多是个奢侈品,在最坏的情况下还有适得其反的作用”。法里德意识到,为人文教育辩护,刻不容缓。

    人文教育的最大劲敌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在美国,高等教育渐渐从人文教育走向了职业教育,大部分人更倾向于能为职场生涯做准备的专科学校。

    实用主义对人文教育造成冲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获得的技能更实用,人文知识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科技与人文似乎形成了二元对立局面。

    从历史上看,如今被认为实用的科学技术“在古代以及之后的多个世纪里,科学是通向抽象真理的途径,没有实际的用途。而像语言和历史这样的人文科目,则恰恰相反,能够为政客、朝臣、律师和商人提供必要的技能”。在当今社会,科技与人文也是齐头并进、不可分割的。苹果前CEO乔布斯曾说“技术要和人文艺术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赏心悦目的产品”。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是主修心理学的人文学生,他说“脸书既是技术,又是心理学和社会学”。许多人对基本的科学常识一知半解,甚至知之甚少,认为科学似乎只是科学家的专利,而人文教育培养人的好奇心,它原本就提倡学习科学,两者并不对立。

    本书中列举的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创建的人文学院“耶鲁-NUS大学”,就是将科学纳入本科教育的人文教育改革。学生可以在公共课中学习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科学方法,学生“了解知识的伟大轮廓”,而非“求生的必需技能”。它的目标在于:“把教学摆在核心地位,重新确立科学的重要性,把必修公共课和开放式探索结合在一起,面向世界的未来,并充分考虑对其他国家和文化的了解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这一系列改革指向人文教育的复兴。”

    法里德为人文教育辩护的另一个理由,是在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压力下功利主义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对抗。

    新加坡教育部长尚达曼在与法里德的一次对谈中说:“我们都奉行精英教育,但你们侧重才能,我们侧重考试。有些能力是没法测试的,比如创造力、好奇心、冒险精神和野心。”这或许就是在PISA考试中美国成绩排名落后的原因。

    这一席话同样适用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的中国社会。读《为人文教育辩护》一书,我们会发现,强调人文教育,为人文教育辩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对当今时代的回应,同时又是一种反抗,我们应该有一个共识:教育应该不仅仅是为了使自己能在未来的社会担任某种角色,应该有一个更广泛、更深远的目的,人文教育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人文教育,不仅让我们获得更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了分析、批判和表达,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思想自由驰骋,自由放牧”,成为一个更健全的大写的人。

    (作者单位系上海光华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亦师亦友的青葱岁月     下一篇:童心绘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