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该是为每个人创造成长机会的博物馆,所有人都以热情、创意来协助每一位学习者探索和发现自我天赋。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百年前,有几个脑洞大开的法国艺术家聚在一起,狂想一个世纪后的人类会过怎样的生活——两千年后的法国会是什么景象?他们把自己内心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希望课堂能够实现“教师只需要把课本丢进去,知识会自己传到学生脑瓜里”的梦想。

    与上个世纪的人一样,我们都喜欢畅想未来。同样,当我们想象未来的教育以及面对的挑战时,许多问题会接踵而至:什么样的教与学能帮助儿童面对未知的工作挑战与生活状态?什么样的教育空间是未来学校的模样……

    我认为,作为校长,应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学校的教育创新,相信学习的发生是学生足迹所至和人际关系所在,学校应该是为每个人创造成长机会的博物馆,所有人都以热情、创意来协助每一位学习者探索和发现自我天赋。

    空间重构:班组群的多样生活

    “班组群”的空间设计应该成为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班组群的空间,包含三间相连又互通的教室,来自三个相邻年级的班级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室间可以通过活动隔板进行折叠或展开,2个或3个班级自由组合,以适应多样的真实学习,为大小孩子共同学习提供多样的学习空间。4个这样的班组群构成一个“校中校”,形成学生和教师个体认知自己、同伴和团队合作学习的教育生态环境。

    大孩子和小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怎样才能让他们实现真正的共同学习呢?在校园设计之初,教师与建筑师共同合作,反复进行对话与沟通,希望让学校的建筑与教育融为一体,以满足不同学习社群的需求;而建筑本身,也能成为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极具鼓舞效果的实体教学工具。因此,我们利用真实的资源与空间,开展基于班组群下的项目学习,自主选择组成跨年级团队共同展开研究,让不同年龄的孩子之间进行学习交往,合作也会自然发生。

    孩子们通过对合作过程的反思与交流,一起制定班组群共处规则:如每个人都要参与讨论,高年级学生尽可能尊重低年级学生的意见。这样,悄然改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教育生态和关系,孩子们与不同年龄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合作,超越文化、地域等差异,甚至超越人与机器的差异,以适应充满分享、互动、流动的未来世界。

    在这样真实的空间,学习不拘泥于标准化知识或技能。那些在传统上受到忽略的才能得到更多重视,如设计、分享能力、游戏和探究,包含人类情感与理性的右脑思维,以及需要运用复杂的多元智能协同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得以增多。

    课程重组:真实的学习

    真实的学习,就是要致力于跨越学科与学科、学校与社会、行为养成与学业质量等的人为割裂和界限,将学习聚焦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非仅仅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合作、交流、明辨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够表现出积极行为的能力,面对现实和网络的问题,形成全球化的理解。

    跨越传统的单一课程、学科或基础技能的学习,建立有问题、有互动的学习方式,将传统核心科目教授时间减少,增加整合后的“单元主题”学习或“项目研究”,获得超越学科的学习经历。跨越一节节课时的安排,采用板块式课时安排,即将90分钟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板块,因不同的学习内容组合学时,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和教师走出教室和学校,让社会专业资源走进来,利用数字设备和网络,让学习超越现实空间,让学习随时随处发生。

    跨越学科内部、学科之间乃至学段之间的壁垒,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与课程。例如,许多学校的建筑设计,其声学、光学、美学、工程和材料等都能成为最好的学习资源。有的师生研究校园设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设施进行科学测量,全方位了解其中蕴含的人体工学设计,尝试设计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设施;有的尝试解决现实问题——给学校设计窗帘,从光学、材料和建筑空间功能出发,探索并理解建筑设施背后的意义,提出窗帘使用以及安装的改进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家长、社会资源、同伴的支持与帮助。

    在跨越与融合中,教与学的改变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探索复杂多变的真实世界,在广泛的知识探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与人生意义。此时的启迪,无关乎成绩或成功,而在于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与真实世界的联接,能够感受这个真实世界与自己之间的节奏和共鸣。那么,不论这个世界如何改变,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也许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某些维度比我们更聪明、更智慧。我们的孩子从小习得面对真实世界,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习得解构系统知识背后的认知方式;习得运用人工智能成为自己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将丰富我们的大脑,甚至成为解决现在无法想象的科学黑洞的助手。而这一切可能的原点,都在于我们今天对于教育功能的重新认知与改变。

    知行合一:借助前人经验与智慧

    在教育的改革过程中,行动最为重要。

    面向未来的教育,更需要与历史对话。杜威强调,教师需要作为协助者,指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因为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经验才是培养理解的关键,而不是任何教师勉强施加的信息。这样的话语,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观点,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还有更多如他们这般智慧的话语回荡在历史的时间与空间,人类群星闪耀时,道出教育的真谛与价值——致力于唤醒人的发展潜能。

    所以,我们说未来的教育并不是在迷雾之中,也没有唯一答案。正如加拿大教育家范梅南所说,教育是一门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当我们对于人的发展有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对人性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与同理心,相信我们会有创造更多元积极教育的可能。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