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村小建构的“学习学”
推荐理由:
硬件薄弱,软件优质。
山西省长子县大堡头小学摈弃了儿童“被培养说”,建构了自己的教育学。
不仅如此,他们开始从关注学习动力转向关注学习方法,从关注任务解决转向关注问题提出,通过学习方法的建模,给学生一个学习的脚手架。他们不仅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建模,对课型进行建模,还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进行建模,建构了一套自己的“学习学”。
走进一所村小,有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细节一:一进校门就看见一张巨幅思维导图,这是学校的“自生长”教育体系图谱,通过这张图可以读懂学校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主张。
细节二:学校的后院有一条长长的宣传廊,总会吸引下课的学生围观,这里有不断更新的故事,既有名人故事,也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被称为学校的“故事街”。
细节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每天都习惯做一件事,写出下面四句话的答案: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今天你有什么积极表现?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今天你得到了怎样的帮助?
让你眼前一亮的还不止这些,如果你走进课堂,会发现这里的课堂正在经历一种重建。他们改变了学生排排坐的方式,让6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学习共同体,展示、倾听、质疑、追问,已经成为重要的课堂文化因子。
一路观摩、听课、座谈下来会发现,他们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行动研究不断向前推进,开始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从关注学生的任务解决转向关注学生问题的提出。他们试图建构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学习学”。
这所学校位于山西省长子县,有一个乡土气息很浓的名字——大堡头小学。
颠覆“被培养说”
一所学校可以硬件薄弱,但有一种东西不能贫困,那就是教育思想。
大堡头小学有自己的教育学。学校“自生长”教育体系图谱中,有8个字在图谱的最中央——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校长张学斌说,这是大堡头小学“自生长”教育理论的根理念。
从这个根理念出发,大堡头小学提出了教育的种子思维,创生了“自生长”教育理论。作为在麦田里长大的孩子,每一个学生都与不同的农作物有过亲密接触。张学斌也一样,他在守望麦田时受到启发,开始从种庄稼中发现教育的隐喻。
在张学斌眼中,教育犹如种庄稼,成长是种子自己的事。在教育这个生态系统里,儿童是“种子”,是绝对的“主角”,教师是“农民”,其作用是在爱的环境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让“种子” 自由、健康生长。这样的教育思维,被张学斌称之为“种子思维”。
大堡头小学的“自生长”教育理论认为,每个人生来都不缺乏独立的基因,但是每个人的独立都有可能被“依附”所收买。他们把孩子看成种子,遵循种子的生长规律,精心创造适宜种子生长的环境,静待其生长。
于是,大堡头小学摒弃了过去的儿童“被培养说”,从“自生长”教育理念出发,重新发现了相信的力量。数学教师张琴说,相信孩子,才能成就孩子,相信孩子是教育的起点。大堡头小学的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的学习、成长营造一个支持性环境,而非控制、干预、打扰。
“小学阶段的那点学习内容,现在不教,他们到了一定年龄,自己也会懂。”张学斌说。因此,他与他的教师们达成了一种共识: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绝不在学习内容本身,关键是学习行为,要让孩子建立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为其成为终身学习的人铸就一种底蕴。
几年前,张学斌曾经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统计显示,竟然有70%的学生不喜欢学习。这一调查结果远远超出他的预想。
学生每天80%的可用时空在课堂。课堂什么样子,学生的生活方式将来就是什么样子。往大了说,课堂是未来社会的雏形,在课堂的任何“发生”都将是学生未来的“发生”。课堂里的行为、情绪、信念,课堂里的毅力、兴趣、信仰,课堂里的人性、良知、大度,课堂里的生命质量、学习能力、发展潜力,都构成了学生将来“人”的因素。
“如果学生在课堂找不到乐趣和成就感,上课就可能成为一种煎熬。”张学斌说。
于是,大堡头小学选择以课堂为切入点,让学生首先在课堂学会自主学习,让个体的学习过程、体验过程、操作过程在课堂由学生完成,而不是由教师替代。
有人将课堂分为三种境界:教师会,学生不会;教师会,学生会;教师不会,学生会。张学斌津津乐道于大堡头小学正在追求第三种境界。
他解释说,这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思想,学生会是因为学生学了,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是因为学生有一套(至少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或方法了。他可以给同学讲,可以给教师讲,这种学习的发生是有潜力与后劲的。角色决定行为,这种生亦师的角色将会使学生更加饶有兴趣地学习。
给学生学习搭好“脚手架”
语文教学中最头疼的可能就是作文了。在作文课上,学生常常有这样的动作:翻作文书、咬笔杆、转笔。过去,大堡头小学的学生也一样。不少孩子一直是在害怕写作文中艰难成长的。
大堡头小学有一份关于学生作文的调查:你喜欢写什么样的作文?你写作文的原因是什么?你想让谁看到你的作文?你写作之前常常会做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综合起来大致有: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少些限制;我写作文没有原因,老师让写就写;我写的作文不知道想让谁看;我写作文前总要先查找范文。
语文教师郭秀一直想改变这一局面。她开始有意识地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
郭秀与其他教师一道探索出的办法是,让学生写“作文提纲”,就是在写作文前先写作文提纲,其中要有明确的要素信息。比如,六一班学生宋科龙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提纲:
题目:《社会英雄》
读者:我的同学
主题:呼唤正义,坏人要得到惩罚
主人公:匡义(匡扶正义)、杨善(除恶扬善)
时间:2021年-2024年
地点:z市
主要内容:匡义、杨善经历了某次意外,身体似乎有了超能量,这让从小有着英雄梦的两兄弟,开始了一场英雄之旅……
文章分为6个小标题,思路非常清晰。
一段时间后,郭秀总结了一些可视性收获:作文由类同化走向个性化,由仿别人的故事走向写自己的故事,作文前学会谋篇布局,写作文不再呈大面积头疼状态。
这就是大堡头小学的学习建模思维。通过学习方法的建模,给学生一个学习的脚手架,可以让学习真实发生。他们不仅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建模,对课型进行建模,还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进行建模。
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探索出语文“1632学习法”:用1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品析文章3—6个词语;对文章3处进行诵读、注解、旁批;在自己独立阅读的过程中,至少提出2个问题。
在数学学习方面他们探索了数学“1231学习法”:明确本节内容,用1句话概括;会用2种方法或策略解决问题;根据个体实际归纳或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易错点、拓展点;有一种思想能建立在学生的头脑中。
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间间教室萌发出来的。每间教室的学习行为都需要精心研究。张学斌说,比如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除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说”的习惯。不仅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和问题。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交流,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让他们自主交流。不要过多限制时间,让学生自己把握时间尺度。自学时一定要自“学”,不要自“抄”,学习时参考书可以用,但不能全部照搬,否则展示时全班会一个面孔,呈现一种状态——浮躁。
大堡头小学目前正在着力研究课堂动态的生成资源,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潜能,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使课堂真正充满生机。
当学习发生于问题之上
这是何红霞的一节语文课,课文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上课,学生照例按照四步阅读法阅读文本。首先是查:大声读文章,完成下列任务:解决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旨在读通文章,理解文章大概背景;回忆与本文相关的文章,写在题目右侧,旨在联想,在头脑中产生对比阅读概念;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写在题目左侧。
接着是画:小声读或默读文章,划出文章重点句子,深情地读;用△标出关键词语3-6个,大声读两遍词语所在句子,突出关键词语;简单画出文章结构导图,旨在厘清文章思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