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集体进城,是怎样的一种区域均衡探索?万人同“城”学习,又是怎样壮观的教育生态?3年来,一座具有辽代建筑风格的“城中之城”——东湖中学城在辽宁省沈阳市备受瞩目。以“中国瓷谷、北方通航、中国牛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9-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伴随着学生们对新学校的逐渐适应,也通过教师们悉心的开导与关怀,小王和同学们的情绪逐渐稳定,开始喜欢上这里。再后来,程秀梅发现,小王穿校服时就用马夹盖住“征服”字样,她喜在心里,找机会又为小王定做了新校服。如今,小王已光荣参军。

    东湖三中班主任朱巧唯清楚地记得,3年前第一次见到身体残疾的周文宽,是被他父亲搀扶着走进教室的。学校为了照顾他,特别把他们班教室从四楼调整到一楼;还安排他和父母就近住在教学楼内的空房间,为他的父母安排校内工作,既方便父母照顾他,也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

    周文宽原本性格孤僻,常常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但是自强自立的他,在师生们的共同帮助下,眉头逐渐舒展,笑容慢慢绽放,如今已经成长为大家口中的“宽哥”,并且考上了法库高中。今年毕业时,大家都恋恋不舍,很多学生哭了。他对同学们说:“我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三年,我很幸福。”

    其实,教师起初也不适应。原来发展层次不齐的农村学校,压力小,管理松散,进了城不仅业务上更加规范,竞争更加激烈,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让不少教师挺难受。东湖一中语文教师魏红芳告诉记者,刚进城的半年时间里,一切高速运转,让她累得直掉泪。不过逐渐适应后,又发现这样的大集体的诸多优势,更有效的竞争与合作,让职业迸发第二春;更开阔的平台与更丰富的活动,让工作生活无比充实。许多教师家庭都安置在学校周边小区,每天上下班,众同事组团,一路欢笑畅聊,好不壮观,一天的劳累化作乌有,剩下的尽是喜悦……

    东湖一中语文教师彭静,也不用再为女儿到哪里上学烦恼,直接让女儿进了自己的班级,陪伴女儿完整地度过初中生活,一起经历成长,一起完善自我。

    这是彼此相遇的缘分。在这段缘分里,每一位师生都在与学校一起变得更好,与法库教育一起,创造更好的未来。

    3年前人们对统一行动有各种异议,但3年后,人们普遍认可这一项“壮举”并在其中享受幸福。他们这才真正意识到:这项决策多么及时且有远见。初中进城,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发展状态,更有一座县城的文化生态。几年来近百人从外地回到东湖中学城就读。中学城也在全市第三方教育满意度调查中荣获第一名。

    正如陈佳标所言:东湖中学城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强烈要求,也是教育强县的必然选择,彰显着法库人尊师重教的智慧、众志成“城”的精神,重新定义了初中教育发展模式,创造了县域初中进城集中办学的“法库样本”。

    “我们要让教育成为法库人的骄傲!”纪文彬坚定地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