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频繁在各种教育信息化活动中亮相的安丘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山东省教育厅确定的教育信息化首批试点单位,在“高起点定位、高标准配备、高水平应用、高效率管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思路引领下,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9-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代表山东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创新成果与应用成果展,在省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教育信息化首批试点单位,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典型……近年来,频繁“现身”的安丘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受到业界普遍关注,吸引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前去调研取经。

    “安丘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确实令人振奋,非常值得学习。”来到安丘市作专题调研的一位专家动情地说:“我们有责任把安丘的经验推广出去。”发出这样的感慨不止一人,也绝非偶然。2009年以来,安丘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配备、高水平应用、高效率管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思路,加快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升级装配,让全市每一名师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其在信息化智能服务、“互联网+教育”示范校、智慧校园、云计算中心建设等方面亮点凸显,走在全省前列。

    投资过亿元——信息化装配成为新亮点

    “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况录下来,反复回放观摩,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安丘市新安学校一名新教师谈到录播教室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自录播教室投入使用以来,该校教研活动、教学大比武等活动都在这里进行。据统计,截至目前,录播教室已覆盖全市城区、平原和山区学校,实现课堂全过程、全场景的无人值守自动录制。

    自2009年以来,该市每年投入一千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安丘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规划》、《安丘市人民政府“互联网+”工作计划》等政策性文件。市委书记、市长、分管领导多次就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调研指导。

    安丘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闫振允介绍:“近年来,每年都有新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落地,教育信息化应用呈现出一条清晰的升级印迹。”2009年投资702.3万元,为教师配备教学用笔记本;2012年又更新配备教师教学用电脑一体机,达到专任教师人手一机;2009年至2015年,先后投资配备更新多媒体投影机,建设万兆核心、裸光纤到校的数字教育专网,网络覆盖率达100%……一条通往教育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然铺就。

    如今,走进安丘市的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见到宽敞明亮的网络机房和多媒体教室,以及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已然成为学校的新亮点。“班班通”不仅让课堂鲜活灵动起来,也让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班级主页、个人空间、QQ群、校讯通、微博、微信、成长评价卡的充分利用,让局校、家校、师生之间的沟通实现了零距离。

    普惠每一名师生——信息化应用成为新常态

    “教育信息化不只体现在硬件设施的装配上,更应体现在师生应用上。”安丘市教育局副局长任瑞波在教育信息专题会议上反复强调:“教育信息化只有惠及到每一名师生,才算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会用、用好”是教育信息化应用首当其冲的一项任务。近年来,该市有8.4万人次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对象涉及行政管理、技术骨干、学科教师及机房工作人员。

    该市依托录播教室,录制精品课程1.5余节,城乡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各校“名师”讨论交流教学经验,异地学校还可通过数字教育专网和自动录播系统,开展课堂双向视频交流互动,实现城乡学生同上一节课。2014年,该市5700余名专任学科教师通过网络实时观摩示范课例,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如今,翻转课堂、名师课堂、空中课堂……这些新名词成为该市教师常挂嘴上的热词。由此带来的直接变化是该市信息化教育教学成果示范效应的不断扩大。

    与教师一样,学生更是教育信息化的受益者。每周二下午,实验小学的王老师都会与全市小学生在网上相聚,漫谈经典。“王老师以全新的视角为我们解读经典文学,让我受益匪浅。”柘山小学一名小学生如是说。

    更多的学生则习惯置身于数字化校园,尽享信息化成果。无论在城区学校还是在农村学校,每一台云图书馆前,总是围着学生的身影;在校园电视台,小记者们采编、剪辑信息越来越专业,与之相伴的是信息课上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幸福的微笑越来越多了。

    为了推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普及和提高,该市在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客实验、STEAM课件、电脑绘画、电脑编程等系列专题培训和竞赛活动,并利用网上活动社区、个人空间进行交流学习,学生们在编程和动画的有机结合中,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让校园智慧起来——信息化创新成为新特色

    在整体推行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安丘各中小学根据校情,积极创新特色亮点,形成一批“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无穷智慧。

    今年,安丘市教育局建成校车一级监管平台,各镇(街、区)建成二级平台,对340辆校车上传的视频监控、车辆运行状态、所在位置和运行轨迹等数据进行综合智能分析,实现对校车的全方位监控和无缝隙管理。公安局、教育局、乡镇教管办和学校可以根据相应权限对每辆校车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和双向语音文字调度,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家校通”平台,了解孩子上下校车时间,查看孩子在校车内的安全状况,实现全程、全方位实时监管。

    在东埠中学、青云双语学校等前期试点基础上,全市各学校全面铺开智慧校园建设,其中东埠中学和景芝中心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今年4月,为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给教育带来的便捷,通过政府招标,具有国家一级计算机集成系统资质的安丘联通公司承建该市教育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用虚拟化、云计算技术建成了山东省第一个县域教育云。

    县域教育云将区域内各校教育资源和教学数据以及分散的系统平台,统一集中在市教育局数据中心虚拟云环境中,由数据中心统一规划、存储和部署,让高性能计算、海量存储、高速不间断服务得以实现。

    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信息化特色校园评选,涌现出许多个性十足、特色鲜明的学校。

    “小学生成长评价系统”和“网上绿色足球课程”成为安丘市实验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特色。“小学生成长评价系统以电子成长记录袋为载体,足球课程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校长张宝成介绍,这两项信息技术新项目成为迎接上级检查和兄弟学校参观的必看点。

    慈埠小学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优势,在学校网站搭建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专题平台,开拓新的评价空间。该平台提供不同数量的测试题目,通过答题进行不同类型的心理测试。这一全新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引导教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城北小学在每个班级空间建立“道德银行”,开辟了数字德育新阵地。每个学生在美德、学业、课程、减负、健美等五个维度的“红领巾储蓄存折”存储“资金”的同时,其个性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位于偏远农村的柘山中学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数字化管理方式。校长吴连永通过“随手拍,随手记”,为每个教师建立了数字化档案。每个教师的履历、证件照、发表的论文、开展的活动、上的公开课、获得的荣誉、参加的各类培训等各类资料,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

    新建的锦湖小学将信息化平台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最美学生评选活动中,学校让家长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点赞投票。可以说,微信的应用功能进一步扩大,最终令师生受益,令学校出彩,让教育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

    “正是因为这些基层学校的探索和创新,才出现了安丘教育信息化繁花似锦的可喜局面和星火燎原的良好态势。”面对未来的路,闫振允充满欣喜地说:“今后,我们要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上发力,逐渐实现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确保数字化资源在应用中更好地惠及每一名师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