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9-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里的“场馆课程”

    在“多彩童年”办学理念指导下,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在“五馆文化”创建中提出并建构了“五馆课程”体系:学校就像博物馆——博物馆课程,学校就像艺术馆——艺术馆课程,学校就像科技馆——科技馆课程,学校就像图书馆——图书馆课程,学校就像体育馆——体育馆课程。

    “五馆课程”由校内综合学习和校外实践活动两部分组成。校外实践活动,即带领学生走进场馆,用眼看、耳听、手摸,去真实体验、感受和实践。校内综合学习,即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打破学科边界,体现学科课程的拓展与延伸,体现课程的融合,由学科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校内综合学习。

    “五馆课程”打破了场地空间限制,实现了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让学生感受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具有典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

    演戏剧,学语文

    开学季是师生最忙碌的日子,而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六年级五班学生却“忙里偷闲”,在课下认真准备着道具、弓箭和戏服。因为,他们要在校本戏剧课上,再次演出“后羿射日”等短剧,这是该校开展“演戏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侧影。

    林建丽是学校的校本戏剧课程教师,她尝试与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合作,举办了一次以年级为单位的课本剧比赛。她把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课本12册整体翻阅了一遍,挑选出15篇故事性较强的课文,然后把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的《丑小鸭》与《皇帝的新装》也挑选出来,整理出《小学语文课本剧集》,并印刷50本作为教材。剧本成形后,林建丽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把剧本发给学生阅读,并让每个班级挑选一个喜欢的剧本,分派角色,然后开始排练。

    语文与艺术结合、与生活和生命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又促进了语文知识的学习。

    首所互联网“全课程”学校

    日前,湖南省有了首所互联网“全课程”学校,博才拓维学校在教室、教师、课程、教材等各领域启动的变革,令人耳目一新。

    学校让“互联网+教育”走进课堂,将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渗透教育的每个可优化环节,旨在为学生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系统,探索具有真正意义的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基础、以探究式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个性化教育

    学校采取“全课程”教育,不设语文、数学教师,由两名班主任包班,负责所有科目教学;也没有传统的语文、数学教材,一本综合教材容纳一年级的全部课程。

    艺术教育“玩中学”

    艺术教育不是把孩子们“捆”在冷冰冰的课堂,而是引导孩子们回到生活、回到鲜活的校园艺术活动中。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海龙小学为了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尝试将艺术教育融入日常的校园活动,使高雅的艺术更贴近校园、贴近学生实际。

    为了推进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按照培训有计划、有内容、有考核、有成效的目标,不断加强艺术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学校一方面严格按照课程规划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将各种艺术品牌活动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目前,学校成立了“泥塑团”“舞蹈队”“书画社”等多个社团,并定期开展文艺节目展演、书画作品展、大赛等活动,已初步形成以课堂教学为普及、以社团活动拔尖子的教学模式。学校每年还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活动,让在声乐、器乐、鼓乐、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学有所获。

    (钟原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