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孩子的 生命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9-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生命体,对于教育的生命体——学生,要给予关照,通过付出、欣赏、唤醒、引领孩子,参与生命体的成长过程。

    又是一年开学季,看到一个个孩子快乐的样子,发自内心的欢笑,他们的灵气让我心花怒放。最近又看到一个学生发的微信,说父母要孩子是为了什么,是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今天终于悟出答案: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教育的快乐,难道不就是为了参与孩子的生命成长吗?

    参与是一种付出,一种欣赏,一种唤醒,一种引领。为了生命成长,作为教育者要珍爱生命体,关注生命体,发展生命体。生命成长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作为人的成长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从而说明教育应该关注孩子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培养人不应该只看短期效应,而应该看长期效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育者要研究教育,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要精心培育,而不是放任自流。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家长、教师、社会各界人士辛勤劳动的结果。看看周围优秀的孩子,总能看到家长、教师在正确方法指导下的付出。培养孩子如同农业生产一样,需要精耕细作,而不是粗放经营。教育者要有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要全身心付出。要从内心深处打动孩子的内心世界,用一颗心去打动另一颗心,挖掘孩子的潜力。在教育孩子时,方法要到位,方向要正确。如果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不当,反而付出越多,问题也会越多。但不付出肯定不行,付出既要到位,又要有耐心,不能刚刚付出就要见到效果,培养孩子需要一个周期,付出见效的周期可长可短,不能着急。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包容孩子犯过的错误,既要让孩子认识到问题,更要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孩子的潜能是多方面的,有的孩子能说,有的孩子能写,有的孩子能做,有的孩子擅长某项体育运动。要知道,我们不能以培养全才的要求看待孩子,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评价孩子。鼓励多于批评,赏识多于惩罚。赏识孩子,是打动孩子内心世界、激发孩子做成事的动力。我们要精心呵护这些孩子,不能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欣赏孩子可以温暖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越赏识孩子,孩子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什么?唤醒孩子的创造能力,唤醒孩子生命中做人的良知和道德标准,生存的能力和方法,做事的勇气和能力,做学问的欲望、灵气和能力。1972年,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提出学会生存的口号,生存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强弱不在于上的大学好坏。生存能力是人如何充分发挥潜能,以适应世界发展和变化的能力,主要包括社交能力、创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实践能力、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生存能力强弱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做事主要从5个方面来测定:做事的欲望,想做事;做事的勇气,敢做事;做事的能力,会做事;做事的结果,做成事;做事的境界,做好事。做学问要有欲望和灵性,要追求卓越。教育者要根据自己的学识和已有经验,唤醒孩子。

    教育的本质是引领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试想一个班的孩子智力相差不大,同样的教师教为何孩子的差距那么大?主要是习惯差异造成的,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包括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孩子习惯的形成需要经过认同、强化、内化3个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不断学习成功经验,及时记录成功和失败的教育案例,反思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生命体,对于教育生命体——学生,要给予关照,通过付出、欣赏、唤醒、引领孩子,参与生命体的成长过程。

    (作者系宁夏固原市回民中学副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