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是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近年来通过大学区管理改革、小课题研究、三级培训项目管理等新举措,打造了具有西安特色的教师发展模式。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西安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9-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那么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是什么?就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高效能的教育教学过程。

    陕西省西安市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近年来正积极推进改革,全力提升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着力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实践中探索出教研、科研、培训、评价“四位一体”的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西安模式。

    以教研为基点   夯实教师学科专业能力

    在教研部门引领下,西安市通过发挥学校教研团队作用,在教研活动中激活教师思维,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提升教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是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最有效的模式。通过评课,教师及时获得有关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使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提高和优化。 

    为此,我们开展全市性学科教研活动,通过听评课、优质课展示评选、同课异构、主题课例研修等形式,搭建教师学习、交流、沟通、展示平台,传播优秀教学经验,发挥优质资源辐射作用。

    2012年以来,西安市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其中与教师专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有: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师资保障;优化网络平台,落实信息保障。为此,西安市大学区优质资源平台上线,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及教育资源库建设,推进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各区县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形成了区教育局、大学区、成员学校三级管理机制,形成了“一会一室三中心管理架构”,即大学区联席会议、大学区名师工作室、大学区教学管理中心、大学区素质教育活动管理中心、大学区教研管理中心,科学有序地推进改革。同时,制定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考核实施办法,将改革纳入全市教育综合考评,实行市、区县、大学区三级考核,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改革过程及成效进行评价监督。

    西安市积极创新市级“校本研修”方式,推动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2015年,西安市教科所与西安教育电视台合作,利用“西安市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开展研修活动,举办了全市首届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暨电视微课大赛”,展示现代教师风采。大赛以微课为内容,通过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微课作品,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研修新模式,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西安市14个区县教育局及其所属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3000人参与在线培训、研修;112所中小学校、224名教师被推荐参赛,初赛和复赛录制微课近300节;在现场决赛中,10人荣获特等奖,30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以科研为抓手   引领教师队伍内涵发展

    近年来,西安市教科研规划办公室形成了“三级三类”教科研课题体系,即政府研究类重大招标课题、实践研究类规划课题、校本研修为主的小课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科研单位、一线学校共同参与、合力开展教育课题的研究机制。

    “三级三类”教科研课题体系的建立,为全市教师搭建了教科研的良好平台,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政策研究类项目围绕西安市“两改革两创新”等重大教育改革举措,针对西安市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积极整合西安市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力量,通过重大招标课题项目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2013年,市级招标重大课题5项,投入经费21万元;2014年,市级招标课题11项,投入经费51.3万元;2015年,市级招标课题15项,投入经费57万元。

    实践研究类项目围绕基层学校在办学理念、发展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困惑和问题,通过实践应用研究为学校内涵发展寻找动力和方向。2011年以来,全市实践研究类项目共立项461项,已经结题268项。

    校本研修类项目围绕全市一线教师面临的教学改革、教法创新等教学实际问题,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校本研究,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自全市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来,截至2013年,全市共有11471项小课题立项,目前已结题7957项,优秀课题958项,参与教师达5万余人。在小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西安市创造性地使用网络博客管理方式严把质量关,通过三个时间结点的全过程监督、学科专家一对一指导、基地校督导及结题初评、优秀复评等环节,有效地保障了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小课题研究已成为提升全市教师专业水平的有力抓手,成为具有西安特色的教科研品牌。

    以培训为主力   让教师在学习中增值

    2014年以来,西安市所有教师培训以项目制组织实施,市教科所率先设计了项目负责人、项目组长、项目成员共同组织实施的三级培训项目管理制度。2015年,按照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实施流程,对全市教师培训项目制定了专家团队、项目组织、财务管理三方集体论证的严格程序,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完成了5大类53个二级培训项目,共培训教师30429人、校长600余人。

    一方面,创设丰富、多元、立体的培训结构。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5大类53个二级培训项目,内容涵盖师德建设、校本研修、信息技术能力、学科能力提升、校长(园长)提高、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涉及校长(园长)提升工程、名师培养工程(能手、骨干、学科带头人三级培训)、新教师入职培训、岗位培训、薄弱学科(信息、体育、心理、特教、美术、音乐)等,充分考虑了全市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

    在培训内容上,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角色定位不同,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形式,目标精准,定位科学,重点解决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相关问题,使培训对象通过培训对相关专题能有新的思考,在教育实践中学有所用。

    另一方面,探索“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所谓“研训一体”,“研”的是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惑;“训”的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理论与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力求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

    培训由通识培训、案例培训、现场诊断、实践培训等4个层次组成,形成“问题-学习-实践-反思-收获”的培训程序。培训主题来自受训者,培训过程始终以问题为主,受训者通过后期实践不断修正、提高。培训者与受训者的任务分工非常清晰明确,在不同培训环节各自发挥作用,主动完成相关任务,保证了培训效果。

    以评价为导向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之一,西安市全面深入开展此项改革。围绕综合评价改革,从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状况、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特长、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维度,开发出具有西安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深入开展评价改革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诊断,同样反映出教育教学发展、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及素养等方面的问题。

    为此,我们努力发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教育诊断、评价、导向功能,增进一线教师对评价改革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引导教师积极落实和改变,纠正不科学的教学行为,扭转不良的教育风气。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小学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超前的眼光,转变知识观和学习观,转变在知识传递方面的角色、态度和行为方式,塑造新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念,提升对学生的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和创造力,从而成为师德高尚、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教艺精湛的高素养新型教师。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