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东:好老师这样炼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9-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北巴东,一个“老、少、山、穷、库”俱占的贫困县,近年来教育成绩斐然。在闪亮的教育名片背后,是一场弘扬师德、争做“四有”好老师的主题实践活动。

    大巴山东部,长江三峡中段,巴东雄踞于此。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自古乃兵家力争之地。

    雨后初晴,位于神农溪畔的湖北省巴东县沿渡河镇初级中学,身披一层乳白色薄雾,教室里书声琅琅,校园内电子显示屏上,“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培育特长人才”的宣传标语正在滚动播放。

    “倾尽丹心育桃李,奉献韶华铸师魂”。9月5日,一场特殊的欢送会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在该校从教33年的陈佑礼老师,从这天起将正式步入退休生活。

    “很激动,真的没想到,学校领导想得这么细致。”陈佑礼在发言时动情地说,“退休后,我还会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我的座右铭,请大家放心!”报告厅里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一份文件的出台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只有在师德建设实践中才会有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活动,在全县掀起争做好老师的热潮。”9月6日,巴东县教育局局长邓秀朝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师德建设工作虽然有难度,但又势在必行。邓秀朝说:“教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相对来讲,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个人素质等都决定着这项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下去!”。

    2015年2月27日,农历正月初九,土家族称这一天为上九日,是恩施土家族的一个隆重节日。当天,上任不久的邓秀朝冒雨来到巴东县最南端的革命老区金果坪乡检查工作。在乡中心学校办公室里,炉火烧得正旺,教师们围坐在一起,邓秀朝详细了解了各中小学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悉心听取了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校长们发言十分踊跃,邓秀朝从中发现一个共同特点,他们讲的都是学校的困难,无一人提及个人的难事。

    邓秀朝对自己此行的一个重要“任务”有底了。当时,他在总结中说,大家非常有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邓秀朝坦言:“这就是我想要的!”

    同时,时任教育局副局长陈世友也率队到该县长江以北的中小学,就“四有”好老师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征求意见。陈世友认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开展一场教育实践活动,对巴东教育的内涵丰盈和教师个人品位提升是必要的,非常有前瞻性。”

    当年3月末,巴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向东在全县进行基础教育调研时也谈到:“办好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素质至关重要。这几年,县里通过多种渠道招录了一批年轻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师结构问题。下一步,要鼓励一线教师多钻研教学业务,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业务精湛的教师。要带着情感去面对学生,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历时月余的调研,让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形成共识,结合当年的工作重点,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正风肃纪、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实践活动。

    一次灵魂的洗礼

    2015年4月1日,巴东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正风肃纪 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出台,覆盖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

    方案很快得到学校和教师们的积极响应。2015年4月6日晚,巴东县沿渡河镇初级中学“阳光班主任论坛”正式开班,论坛组织在岗班主任和后备干部,采取“集中研读名著、记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以读书修炼教师身心。

    “阅读能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能丰盈我们的学识见地,这本是‘好老师’的基本素养。”该校校长李昌玉认为。读书活动坚持至今,教师们一有空就在微信群、QQ群交流读书心得,让阅读成为校园新时尚。

    全县各中小学纷纷结合校本培训,组织教师采取集中学习、辅导讲座、个人自学、座谈讨论、撰写心得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的!”“如果再仔细点,就更完美了!”2015年6月1日,该县首轮教师“美语”“禁语”评选活动拉开序幕。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谭文化介绍,这也是主题实践系列活动内容之一,目的是激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旨在培养教师的仁爱之心。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教育故事是《一张绘画》。”2015年8月30日,巴东县分乡镇组织教师集中培训,法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为教师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期间,全县共收集引导和激励学生的“美语”、影响或伤害学生的“禁语”2000余条。沿渡河镇中心学校还将这些美语或禁语产生的背景和案例故事,拍摄成微电影,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一个团队的坚守

    “最深得民心的一件事是教育公平,最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是教育质量,最底气十足的一件事是行为规范……这是我们对2015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总结,许多人称之为巴东教育七宗‘最’。”2015年底,邓秀朝在工作总结中这样说,“工作干到这个份儿上,得益于什么?当然是我们这个团队,我们这个为爱的事业而奋斗和坚守的团队。”

    在这次主题实践活动中,巴东县教师队伍涌现出一批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今年28岁的王锦萍是湖北民族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高分通过农村教师公开招考。按当地政策规定,她完全可以选择距集镇较近的农村学校,但她却自愿回到自己的启蒙学校——童家坪小学。

    这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完小,一个大学毕业生,是什么让她下定决心,甘愿在这里长期工作呢?王锦萍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喜欢教书,喜欢听那些淳朴的孩子叫我王老师!”

    “我是学校唯一的英语教师,教三年级以上学生的英语,三至六年级共有141名学生。”王锦萍介绍说,她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当初来这里才十几天,全校学生就都认识她了,一个个跟她特别亲热,这让她由衷感动!学校地处高寒地区,服务范围内基本都是留守儿童,而王锦萍也是孤身在这里生活,于是每到假期,她都在家访中度过。这样真心的付出,也让她的教学深受孩子们喜爱。

    王锦萍说,她也有过短暂的动摇,曾想离开童家坪,但至今舍不得离开,还是因为这里的孩子们。“每次放假,总有学生哭着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要调到别的地方不要他们了。”提起这些,王锦萍的眼里含着泪,“想想当年坚守在这里教我的老师,想想这些孩子们,我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在巴东,如今像王锦萍这样的教师不止一个,而且越来越多。

    罗溪坝初级中学是该县一所农村初中,42岁的李强斌去年被提拔为校长。家住县城的他,已在这里整整工作了16年。16年来,他一心一意守候着这里的孩子,城区学校借不走,集镇学校调不走。每次回家,往返164公里。尽管如此,16年来,他奔波在学校与县城之间,风雨无阻,没有耽误一节课。在李强斌的心里,学校和家一样重。今年春天,他甚至把自己在县城任教的儿子也动员到这里工作。

    此外还有坚守在大山深处被誉为“山里孩子的男妈妈”的单新;为不耽误学生复习备考,没赶上回老家送母亲最后一程的安徽籍教师苏诚良;“希望工程园丁奖”“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只身扎根巴东支教的教师志愿者袁辉;身患癌症、出院后仍坚持工作直至退休的教学点教师郑世翠......

    “巴东教育是巴东的一张名片,是巴东50万土苗儿女引以自豪的成就。一大批校长、教师等教育工作者居功至伟。”巴东县县委书记陈行甲自豪地说。

    让巴东人更为自豪的是,这里虽是湖北省唯一“老、少、山、穷、库”全有的贫困县,但近4年来,教育质量逐年走高。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反衬出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多么不容易!巴东教育可谓是一场典型的逆袭!”陈行甲言语铿锵地对记者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