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尊师重教的传统智慧,重塑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石。9月28日,适逢孔子诞辰2567周年纪念日,“敬德书院·秋季论坛”举办,与会专家表示——师道有尊严 教师始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0-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吴绍芬 金锐) “我坚决反对将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与履行的职责捆绑在一起。教育是人道主义事业,如果没有担当、没有情怀、没有境界,做不好教育工作。想挣钱就不要入教育之门,想当官就不要进教育之门,想陪伴孩子成长,快到学校来。”9月28日,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在北京市海淀区“敬德书院·秋季论坛”上主题演讲,引发与会者热议。

    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工委、海淀区教委、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办,海淀区教科院、敬德书院承办的“师道尊严与教师发展”秋季论坛在北京敬德书院举行。论坛邀请了全国教育界、学术界、艺术界等专家,多层面、多视角共议“尊师重教”话题。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敬德书院院长傅首清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教师是华夏文明重要的传播和传承者,尊师重教,人之根本;尊师重教,匹夫有责;尊师重教,国之将兴。傅首清表示,在伦理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情感价值乃至社会功用等方面,尊师重教意义非凡,不能轻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到底什么是“师道”?在石中英看来,“师道”指为师之道。广义的“师道”涵盖“尊师之道”“为师之道”“求师之道”。狭义的“师道”专指“为师之道”,主要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追求。台湾著名学者冯沪祥指出,我们要复兴中华民族,先要复兴中华文化,“师道”就是教师要带动学生、带动社会复兴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民族之魂。尊师重道,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道就是方向,是坦坦荡荡的路。师道就是要指出学生人生的正道,揭明、传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服务国家和民族的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中秋呼吁,教师要有道、要发展,必须有向道之心,有中国文化的自觉,中国之道的自觉。“我们只有知‘道’,治于道,才能以身传道。不仅教师自己,学生也要堂堂正正地做中国人。”

    师道有尊严,教师始发展。敬德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郭振有强调:“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师严道尊,教乃可施。”要弘扬师道尊严,郭振有认为,教师必须有师志,每个教师都应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有师情,能安心在教师岗位践行“仁”的精神;要有师职,随材器而教,不敷衍了事、不带功利思想;要有师慧,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智慧;要有师德,教师要以身作则,持敬、恭敬、端肃。郭振有还呼吁,“师道”应讲求师生平等,引入现代民主意识。

    此次论坛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弘扬师道,既要重外铄,也要重内化。一方面,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弘扬师道,首先要尊重、尊敬教师。此外,应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权,切实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有师德、有水平,能让自己“立”起来。正如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所说,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能力,还要用现代教育理念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切实体悟到文化精髓,重拾文化自信。

    在此次论坛上,来自北京翠微小学、中关村三小、清华附中等学校的教师分享了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与会代表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标准,求师道、促发展,实现“中国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