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谁提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问:从校本课程的实施上看,有些学校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课程设计都很完善。但是到了一线课堂,却常常变形走样。比如,某些教师虽然学习了新的课程理念,但教法上却按自己的一套方式实施;某些教师重视本职教学工作,但在校本课程实施上却忽视懈怠……请问,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使校本课程在实施中不走样,让学生获益?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教师徐睿)

    我答:要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执行力,应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

    内因方面。首先,加强学校课程理念、实施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改变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心态,提高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其次,给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自主权。现在的校本课程开发在总体开发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可以分为因校而设、因师而设、因生而设,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三类课程开发的主体应该都是本校教师,除因师而设之外,另两类都应该让教师根据自身特长自主选择课程。

    外因方面。学校要加强引领和监管,把教师开发与实施情况纳入教师个人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首先,学校要科学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实施方案,规范校本课程建设,对校本课程进行总体引领,要加强各方案的专题培训研讨,让教师明确总体目标要求,形成共同愿景。其次,加强过程管理,及时总结反馈。要制订翔实的校本课程运行流程,对各个节点提出明确要求,学校干部实行“条块”结合、分片包干方式加强管理。条块结合就是根据校本课程特点、性质由学科干部实行“条”的管理,加强业务指导,以上课的地点区域楼层等实行“块”的管理,每次上课结束,都要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意见。最后,学校要对教师加强评价。学校要在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分别制定校本课程考评方案,教师考评方案包括教学材料、日常督查、成果展示、学生评价等方面,对课程的实施情况评价,保证课程的实施与效果。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新世纪小学副校长庄培波)

    我问:今年,我们学校将60多门不同类别的特色课程规划到“成长之妙”“智慧之趣”“运动之乐”“艺术之美”与“科技之光”五大板块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的课程优化是否合理,如何在课程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教师周俊凡)

    我答:在我看来,学生核心素养不外乎两方面内容,即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以情商发展为核心,概括为培养心中有仁有爱的守法公民。所谓“仁”即为爱人,是如何培养学生具备人文情怀,善于总结与反思,有团队意识。所谓“爱”是爱护环境,教育学生如何强化环保意识。

    科学素养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法的借鉴与发展,创新意识、质疑态度的培养,现代技术的应用等。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的最大变化是课程的三级设置和国家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的增设。

    文科类教学,如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是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载体。理科类教学,如数学、化学、生物等课程,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而新设国家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课,分为两大领域,即依教材上课的指定领域部分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非指定领域部分。

    我认为,上述提问中提到的“60多门不同类别的特色课程”,其实并不是课程,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学校进行课程规划不是不可以,但过于分散,可以归纳为以培养人文素养和以培养科学素养为中心的两类综合实践活动。如果按照培养两种素养为中心进行分类,更能凸显学习的本质,即爱的创造、传递、感知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更能有效在课程中渗透核心素养。

    (河北省涿州市双语学校校长张会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