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学习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听课的时候,我总是最迷恋这样的问题:那些坐在下面的学生,他们究竟在干什么?他们在学习吗?他们在学些什么?学得怎样?体验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在课堂,他们的智力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

    事实上,“心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并不少见。我曾经以“学生学习投入状态”为主题组织过课堂观察,请听课者每人跟踪4个学生,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投入情况。在汇总听课结果时,听课教师说很震惊,因为看似顺利推进的课堂背后,却有不少学生根本没在学习;上课教师更是震惊,她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观察,她根本无法相信,看似“认真听讲”的学生其实有着许多的“假相”,只有真切地观察和关注学生,我们才能了解课堂的“真相”。何况这还是“公开课”,“日常课”情况也就更令人担忧了。

    教师怎样思考课堂?我想,我们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在学吗”这种最基本问题的思考,必须建立这样的视角,否则课堂一定会出方向性大问题。

    如果只看教师单方的课堂表现,只看优秀学生如何出彩,我们可能会陶醉于虚假繁荣的“莺歌燕舞”。因为习惯于看学生在干什么,对于课堂现状我常常会忧心忡忡;因为我常常看到教师只管教,只管推进教学进度,而不管学生的学,也不了解学生的“学况”。我们称这样的教学是“蒙着眼睛的教学”“目中无人的教学”,陶行知先生称之为“教”“学”分离。这很可怕,但并不鲜见。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头号杀手。

    那么,课堂上我们要看学生的什么呢?

    要看学生是在学习,还是无所事事。不要以为我们讲得兴致勃勃学生就一定专心致志,不要把眼光总盯着几个“配合得好的学生”,不要总盯着自己的教案,不要得意于自己的“教案剧”正在如期推进,要首先关注学生:他们在学习吗?学生不学习还算是上课吗?这听上去危言耸听,但根据我多年的观察,这绝对不容乐观。

    要看学生是奔着目标学习,还是游离目标“乱跑”。不要被偶尔的“精彩生成”所陶醉,生成是美好的,但要立足于“目标”,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生成”是有底气的美丽邂逅。但没有“目标”而一味地期盼生成,就只能是“守株待兔”,只能生产“课堂泡沫”。

    要看学生是专注的,还是冷淡的。学习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或者说,课堂智力活动一定是伴随着情绪、情感的,如果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抱着一种冷淡的态度,对于所进行的学习是“被拖着”而不是“我想要”的,知识与学习就会没有温度,学习生活就不可能饶有兴趣。正如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告诉我们的,我们应该像原始人一样“聚集在火堆周围”,那是一种带着饱满情感的思考与探究。

    要看学生在课堂是不断超越了,还是始终重复着。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有成功的感觉,我们的今天要比昨天丰富。这种自我超越,这种学习上的成长感觉,乃是“学习愿望的源泉”,“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取得胜利的欢乐”。如果日复一日的课堂学生没有“我超越了”、没有经过努力“我终于学会了”的感觉,学习愿望就会渐渐暗淡下去,课堂就不会成为儿童的精神圣殿。

    教师必须养成一个习惯,或者说是“专业习惯”,那就是要时刻观察和思考“他们在学习吗”,这是理解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总开关”。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