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0-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徐美华的阅读教学“秘笈”

    □ 本报记者 解成君 □ 张桂玲

    作家曹文轩说:“书做成台阶,直入云霄。”

    现任教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绿杉园小学的语文教师徐美华说,书还可以铺成一片绿意盎然、繁花盛开、丰饶美丽的沃野,无边无际。她的梦想,就是带领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奔向这片沃野。

    这个梦想并不遥远。如今,徐美华的学生5年能累计阅读近百本书,达500万字以上,背诵万余字,而且是轻轻松松完成。考试成绩也一直遥遥领先,对她的学生而言,成绩是“额外的奖赏”。

    8年时间,徐美华从一个人的“单枪匹马”扩展到她所在的年级,再到全校40个班级,最后到全区30余所学校的80余名教师自愿申请学习而组成的“海读团队”,她成了全区名副其实的“教改先锋”,张店区教育局先后为她组织了两次专题研讨会。

    成绩的背后,是徐美华行走在“海读之路”上8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坚守的是方向——超越教材,给孩子们有趣、有料、有用的语文;创新的是路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博采众长,去粗存精,修正完善,形成独具特色的海读体系。尤其是,她在浩瀚的经典作品中找到了“成语”这一切入口,为孩子们学习经典寻找到一条不一样的路径,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有一次带领学生读古文时,我发现许多成语出自《论语》,学生对此却比较陌生,于是便萌生了将《论语》中的成语编写成册的念头。”徐美华说,由她和韩兴娥共同编撰的《读论语 学成语》,经历了6年的边教边改、数易其稿的过程。“修改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很有价值,因为我感到自己不只是在编书,更是在不断发现孩子。”徐美华说道。

    譬如,徐美华发现,将古文改编成故事更便于学生阅读、运用。于是,在一遍遍推翻、重建的过程中,书稿也变得越来越有趣味,更贴近学生。

    如今,在徐美华的课堂,成语体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经典课文的文本细读,经典诗词的倾情吟诵,不求甚解的海量速读……既各成体系、各有侧重、各具策略,又相互支撑、相互编织,彼此互为补充。整体而言,徐美华的课堂共包括4大板块——

    一是课本体系。将语文课本教学定位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删繁就简,一课一文。

    二是成语体系。从一年级五年级,依次学习《成语儿歌100首》《看笑话 学成语》《中华成语千句文》《读历史 学成语》《读论语 学成语》。

    三是经典诗文体系。一年级五年级的学习内容分别为《古诗接龙120首》《古诗词必背75首》《宋词》《论语》和《中华上下五千年》等。

    四是整本书阅读体系。一年级以绘本为主,二年级是童话,三年级开始读小说,四至五年级则以阅读《西游记》为主。

    整本书阅读体系体现从易到难、由简入繁、先俗后雅的特点。如此选择的依据何在?徐美华有自己的标准:以找准儿童的兴趣点为前提,帮助学生推开一扇门,看到门外那些鲜花和风景,听到“诗和远方”的召唤。简而言之,就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饥饿感”为首要任务。

    让许多前来观摩学习的教师甚感困惑的是,学习内容这么多,学生怎么会轻轻松松完成?学生哪来那么多时间?难道不会造成负担?会不会太累?

    “所有的诵读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不需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徐美华介绍说,关键是用最短的时间处理好学习任务。她的“秘笈”就是以“单元”为单位带领学生快速学习。即每个单元先集中用一课时读课文,再用一课时结束两篇略读课文,然后用一课时学习精读课文,最后集中做练习、认识生字词。基本上是一周学完一个单元,如果还有富余时间,就可以用来“海读”了。

    “其实,学生负担重是因为学习是被动的。当学生感到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好玩时,怎么会感觉累、感觉是负担呢?”对负担的质疑,徐美华的回答很简单。

    在带领二年级学生学习《看笑话 学成语》的过程中,徐美华会把讲台和时间留给学生,第一板块以学生读笑话、讲笑话为主,第二板块则依托许多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闯关活动展开,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生字,在游戏中理解成语。这样的课堂,怎么会让学生感觉是负担呢?

    “从去年开始,我已经与孩子们一起开启了‘西游’课程之旅。三年级主要完成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四年级完成西游人物、西游故事、西游音乐、西游漫画,五年级完成西游剧场和西游思辨……”徐美华说,在书的沃野中,她愿意与孩子们一起,以载欣载奔的姿态、且悟且行的方式,向经典致敬。

    徐美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绿杉园小学语文教师,曾被评为全国推动新经典诵读百佳教师、淄博市优秀教师等,与韩兴娥一起编著了《读论语 学成语》《多音字儿歌200首》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